草书典故

亦自不识

张丞相素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惘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予忘之!'

译文

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是很不工整。同行们都讥笑他,他却不以为意。一天,他忽然得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字非常潦草,写了满纸。他当即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他所写的字询问张丞相念什么字。张丞相反复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怎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致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

注解

张丞相:即张商英,北宋人,宋哲宗时官至宰相。

工:好

流辈:同流的人,此指草书爱好者们,即同行们。

自若:自如,即跟平常一样,不受别人的影响。

录:抄录

波险处:指笔画曲折怪僻的地方

惘然:迷惑的样子

执:拿

熟视:反复地看

久之:长时间,'之'是语气助词,无实义。

诟:责骂

胡:为什么

致:以致

书法家清曲散人书写'草书'字

书法家清曲散人书写'草书'字

为您推荐

草书一笔书

今草又称'一笔书',张怀瓘说:'(草)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世称一笔书者,起自张伯英。'《书断》所谓'一笔书'是指今草在创作过程中,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映带连属,顾盼多姿,或笔笔连级,..

草书人物作品

1、张旭唐《古诗四帖》 草书 2、怀素唐《自叙帖》 3、孙过庭唐《书谱》 4、黄庭坚宋《李白忆旧游诗卷》 5、米芾宋《论草书帖》 6、赵佶宋《草书千字文》 7、鲜于枢元《石鼓歌》 8、祝允明明《前后赤壁赋》 9..

草书章法原则

草书之章法虽难以定形,但也有其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气势贯通 蔡邕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要使静止的字活起来,就必须讲'势'。势是发展的、流动的、变化的,所以蔡邕认为笔势应来去自然,不可遏止。这'势'就是'血脉'..

草书草书区别

草书简史及特点

任何书体在使用中都有简便易写的要求,发生省简笔画和潦草的趋势。这种趋势是文字演变的主要原因。每当社会变革和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文字应用频繁,个人随手省简,异体字出现的速度加快,为了使文字更加利于应用,势必要加以纠正..

草书衍生与发展

近常见隶书笔法中带草笔飘逸之体,谓隶草,有些像章草,这与平时善写隶书精熟有关,故书隶草能独树风格。也是书写表演的一种手法。 '破草'是现代书家中最常见的,如狂草书法家杜浩平、梅湘涵的书法作品,它的特点是点划结体,使转..

草书章草

草书是中国文字最为简约的书体。草书的起源,亦如行书,或其他书体,无法确指始于何时。史记说:'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盖草书之祖起于。'据此故有草书缘起于草稿之话,可见战国时即已有草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