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发展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

为您推荐

草书一笔书

今草又称'一笔书',张怀瓘说:'(草)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世称一笔书者,起自张伯英。'《书断》所谓'一笔书'是指今草在创作过程中,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映带连属,顾盼多姿,或笔笔连级,..

草书人物作品

1、张旭唐《古诗四帖》 草书 2、怀素唐《自叙帖》 3、孙过庭唐《书谱》 4、黄庭坚宋《李白忆旧游诗卷》 5、米芾宋《论草书帖》 6、赵佶宋《草书千字文》 7、鲜于枢元《石鼓歌》 8、祝允明明《前后赤壁赋》 9..

草书章法原则

草书之章法虽难以定形,但也有其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气势贯通 蔡邕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要使静止的字活起来,就必须讲'势'。势是发展的、流动的、变化的,所以蔡邕认为笔势应来去自然,不可遏止。这'势'就是'血脉'..

草书草书区别

草书简史及特点

任何书体在使用中都有简便易写的要求,发生省简笔画和潦草的趋势。这种趋势是文字演变的主要原因。每当社会变革和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文字应用频繁,个人随手省简,异体字出现的速度加快,为了使文字更加利于应用,势必要加以纠正..

草书衍生与发展

近常见隶书笔法中带草笔飘逸之体,谓隶草,有些像章草,这与平时善写隶书精熟有关,故书隶草能独树风格。也是书写表演的一种手法。 '破草'是现代书家中最常见的,如狂草书法家杜浩平、梅湘涵的书法作品,它的特点是点划结体,使转..

草书章草

草书是中国文字最为简约的书体。草书的起源,亦如行书,或其他书体,无法确指始于何时。史记说:'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盖草书之祖起于。'据此故有草书缘起于草稿之话,可见战国时即已有草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