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妙观历史沿革

玄妙观

苏州香火最盛的地方并非佛教寺庙,而是道教的玄妙观。

玄妙观始建于西晋,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观内建于南宋的三清殿是江南最大的木构古建筑。殿内供奉的高达17米的三清(上清、玉清、太清)塑像,堪称宋代雕塑的上佳之作。玄妙观中现存有唐吴道子画老君像、玄宗赞、颜真卿书法等碑刻,弥足珍贵。

除三清殿和正山门外,玄妙观还有历代建成的副殿和二十四座配殿,从东脚门依次为:神州殿(元)、太阳宫(清)、天医药王殿(宋)、真官殿(元)、天后殿(清)、文昌殿(清)、祖师殿(元)、斗姆阁(清)、火神殿(清)、三茅殿(宋)、机房殿(明)、关帝殿(元)、东岳殿(宋)、痘司殿(宋)等十四处,西脚门配殿依次为:雷尊殿(元)、寿星殿(宋)、水府殿(清)等七处。三清殿后为弥罗宝阁,再后面是蓑衣真人殿(宋)、肝胃殿(清)、萨祖方丈殿。

各殿所供神像大都出自神话传说,如太阳神、雷神、火神、关帝、文曲星、灶神、土地、八仙、寿星、观音等,体现了苏州地方文化特色和民间信仰的色彩,曾是城乡老百姓精神寄托和休闲娱乐的去所。从康熙十三年(公元674年)玄妙观建筑群图上可以看出东至洙泗巷,西临大成坊,北至旧学前河,南面有黄色照墙横亘正山门两侧,整个建筑群十分壮观。弹丸之地集中了宋元明清历代殿宇,真可谓是一座古典建筑的博物馆。

据道光《元妙观志》图载,清代玄妙观盛时占地5.5万平方米,共有30多座殿阁。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正山门、三清殿、弥罗宝阁,其他殿阁分布在25处自成院落的'子院'内,如众星拱月般从东、西、北三面围绕着中轴线上的主要殿阁,形成一片巍峨壮丽的建筑群。但自咸丰、同治之际遭受战火后,即渐趋衰落,未能恢复旧观,宏伟的弥罗宝阁也于民国元年(1912)8月28日失火焚毁。1956年,整修三清殿、正山门及东、西诸殿门墙,清理广庭。

同年,玄妙观三清殿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后遭受损坏,1981年再修三清殿及正山门。

1982年,玄妙观三清殿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市政府又连续拨巨款重修玄妙观正山门和三清殿,殿内神像重塑金身,已于1999年元月开光庆典。

玄妙观多数殿宇各有山门、照墙,观内广场商贩与百戏杂陈。观内方丈殿为穹窿山上真观下院,直至民国初,该殿振法堂内高悬戒规,内容主要有不准娶家室、不准目无师长等。违反戒规者,轻则重责、重则开除(俗称'贴革条')。

方丈为一观之主。民国元年8月28日,大厦三层、飞甍隆栋的弥罗宝阁失火焚毁,内仅金身神像就有380余尊,阊门外十房庄淘沙户曾拟出资1万元承包清除火场垃圾。方丈倪仰云因失火被提出公诉并辞职,自此方丈威信大降,戒规松弛。方丈管2房、6殿。至北伐时,方丈殿还有五六处山房,近百间屋。各房轮流执管殿事,有帐房、文书及香工10余人,厨师2人。


玄妙观

其余12房分掌一至二、三座殿,实各为一独立道院。22年太阳宫住持许鹤梅曾去上海合伙开设玄妙观分院,一年后因生意不好而收歇。20年代至抗日战争中,祖师、灶君、八仙、寿星、水府、关帝诸殿相继圮废、改建或被日机轰炸震坍。三清殿内摆满字画摊,屋面被敌伪人员捉鸽子践踏得严重漏雨。机房殿曾开设赌场,长期出租和被典卖的有神州殿和痘司殿。民国6、32、33和35年曾先后修葺东岳、真官、雷尊和观音殿,但其余诸殿日趋破败。近解放时正山门沦为银元市场。至1949年存正山门及殿17座(即三清、方丈、真人、肝胃、药王、东岳、火神、三茅、天后、真官、文昌、机房、三官、雷尊、观音诸殿及斗姆阁、太阳宫)。

1952年有道士33人,家属83人,香工6人;有屋523.5间,内自用200间,余多出租。1956年统计,占地51.72亩,神像519尊,同年将广场周围600余户店摊居民迁出,斗姆阁改建为书画店。

1957年全观收入:房地租454元,香火94元,法事29元,其他343元。

1958年11月道教学习会直接掌管三清、星宿(原属观音殿,1956年将在清殿花甲星宿塑像迁入,故名)两殿及雷尊、火神的大殿部分,余殿除留少量道士自住外,都交给房管局管理,13道房至此消失。1959年东岳殿焚毁。该殿内的五岳楼,构建工巧,四面殿宇,中峙一楼,'大跃进'中全殿拆去。1964年市政府又拨款整修,三清殿与正山门油漆一新,广场中遍植绿树草茵。'文化大革命'起,除三清殿神像幸获保存('玉清'神像的头部被砍)外,其余神像、道经、科书被焚烧数昼夜,铜像8尊亦被毁,三清殿一度改为收租院泥塑展览会,两廊各配殿在60~70年代陆续改作商店、仓库、菜场。

其间失去的殿宇分别为弥罗宝阁,1912年失火焚毁,原地改建中山堂;灶君殿,1917年出借给同仁救火会,1930年被会擅自拆除改建,后为劳保用品商店;太阳宫,1914年为吴县黄天源糕团店门市部;东岳殿,1922年出租给昆剧业余剧团,1959年东岳殿失火烧毁,1961年该殿山门及殿址由影剧公司使用;斗姆阁,解放前为摊贩公会使用,抗战胜利后被典卖给居民,


民国初的玄妙观和老道士

现为民居;祖师殿,1937年苏州沦陷时毁,现为轻工门市部;八仙殿,1931年坍毁,现为菜场;三官殿,1931年借给春苑茶馆,现为茶场;水府殿,1931年造国货公司时,将北局观前菜场迁移至此,殿被拆掉;关帝殿,1937年日机轰炸被震坍,现为花木盆景公司;痘司殿,30年代被典押后成为民居。今仍属道教使用的除正山门、三清殿外,尚有火神殿、财神殿、星宿殿、雷尊殿,其余的则后来又被有关单位占用或拆除。

玄妙观内文化积淀深厚,民间传说动人,旧有十八景之说,分别为元赵孟頫所书玄妙观重修山门碑、麒麟照墙、朝北玄帝铜殿、六角亭、钉钉石栏杆、一步三条桥、无字碑、海星坛、一人弄、杨芝画、运木古井、妙一统元匾额、靠天吃饭图碑,如今十八景中还保存九处。玄妙观文物中着名的还有历代碑刻,有老子像碑、永禁机匠叫歇碑等等计有八十一块。除部分收藏在文庙外,还余下不少成为碑廊,现藏在轻工门市部夹弄内,历劫不灭,弥足珍贵。

玄妙观值得一提的还有正山门八字照墙,当年为此还掀起过一场轩然大波。照墙前原有一排平屋,有七、八家商铺,1930年观前街拓宽,影响这些商铺,德记地产公司出面向玄妙观方丈颜品笙协商拆除照墙,租用两侧地基,搭屋经商,条件是订约十五年,付给押金一万元。此举一出,引起地方人士反对,形成'保古派'与'保商派'之争,后经江苏省建设厅批准,正山门两端建起了与玄妙观极不协调的三层楼房,道观古朴肃穆的风貌从此不复再现。

为您推荐

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行

  《梁思成 林徽因》是一部优美动人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主创们用了将近三年多的时间搜集和整理资料,拜会“梁、林”的亲属和好友,走访他们曾经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努力去感受两位学者的生命体验和精神世界。片中两位主..

拼布艺术历史的发展

  拼布艺术长久发展以来与市场营销等行为方式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在日本的推展成功,也传播到了南亚和韩国等周边亚洲国家。现在,拼布也逐渐进入中国市场,首先在台湾,然后逐渐被中国内陆地区接受和发展。现在在中国广州大学..

山西开花调的历史背景

  山西是民歌的海洋,提到山西民歌就不得不提到以下几个地方:河曲以山曲闻名,左权以小调出彩,祈太的秧歌扭一扭,让人不想走,船工号子唱一唱,让人有力量。这其中又以左权县的开花调最有特色,左权的开花调在2006年被评为第一批..

擅长历史人物故事画

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艺术史是在艺术和艺术家的发展中考察历史的。中国木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不少初具雏形的木雕工艺品。我国木雕作品日臻完美,特别是明清木雕工艺已非常成熟和精湛,主题也拓展到了生活风俗、神话故事..

传统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用途

  1.传统剪纸艺术的由来   中国的剪纸艺术,传说起源于西汉,汉武帝为了纪念去世的宠妃李氏,请民间的术士使用麻纸(因为当时人们只会用麻纤维造纸)剪了一张李妃的影像,用于追思,据说这就是中国最早剪纸的由来。东汉元兴元..

拼布艺术及拼布服饰历史的回顾

  (一)拼布及其艺术特色   拼布也即为将不同的布料进行拼接起来,以形成新的服装。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变废为宝”是一种意思。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很强,创造力也很强。而且也是现在人们生活中所普遍使用的一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