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谱法传统谱法

基本上有十三种,分别是:工尺谱、琴谱、燕乐半字谱、弦索谱、管色谱、俗字谱、律吕字谱、方格谱、雅乐谱、曲线谱、央移谱、查巴谱、锣鼓经

在当今,中国汉字记谱主要是用宫、商、角、清角(和)、徵、羽、变宫(变)分别来表示do、re、mi、fa、sol、la、si,而在工尺谱中,则表示为上、尺、工、凡、六、五、一。而在汉字下方画斜线和在汉字旁家部首(例如加'亻'等)来表现音高一个八度。

琴谱是用文字将古琴曲的定弦法、弹奏手法和分句法等记录下来。

燕乐半字谱所用的符号大多形似半个汉字,多用于记录燕乐!故得名!

弦索谱是一种指位谱,原理与今吉他指位谱相似。至今已失传!

管色谱是一种音位谱,最初可能是管乐器指法符号的演变。

俗字谱即工尺谱的前身。

律吕字谱使用十二律吕名记录曲调中各声音高的一种记谱法。中国曾用此记录雅乐。目前仍广泛用与日本和韩国。

方格谱是太簇律由低到高列出十二律,在音图最右边一行注律吕字样,每格代表一个半音,自左而右每格代表一个相对等长时值单位。

雅乐谱是明代记载祭祀孔子所用的音乐的曲谱形式。

曲线谱是用曲折的线条来记写曲调进行的乐谱。

央移谱是藏传佛教使用的曲谱,是在七条平行线上划出各种曲线组成的一种曲谱。

查巴谱是一种在方格中划曲线的曲谱。

锣鼓经是一种打击乐的曲谱。又叫'锣经'、'锣鼓谱'和'法器谱'等。

不同时期的记谱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字谱

汉朝的声曲折

唐朝的减字谱和燕乐伴字谱

明清时期的工尺(che)谱

中国的乐器也常使用各自的奏法谱

如古琴谱,筝的二四谱等,琵琶谱则是在工尺谱以外加注手法谱。在日本,琵琶、笛、尺八及三味线也各有自己的奏法谱。

为您推荐

汉调二黄传统剧目

传统剧目号称'唐三千宋八百,野史外传数不得',实际流行约1500本以上。演出形式有大戏、座唱和皮影戏三种,特别在人烟稀少山大林密的山区,大戏班流动不便,皮影戏颇盛行。剧本生活气息浓郁,唱词通俗易懂。题材多为历史故事和民..

秦腔八大传统绝技

吹火 亦称喷火,一般多用于有妖怪、鬼魂出现的剧目中。秦腔《游西湖·救裴生》中,李慧娘用此技。吹火的方法是先将松香研成粉末,用箩过滤,再用一种纤维长、拉力强的白麻纸包成可含入口中的小包,然后剪去纸头。演员吹火前将..

宁河戏传统剧目

宁河戏剧目众多,现有目可查者,已达四百多种,多系整本,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如三国戏,从《虎牢关》到《禅台报》整套有46种;杨家将戏从《紫金带》(杨衮教枪)到《洪洋洞》(六郎归天)有11种。剧目来源较广,吸收弋阳腔的有《征东传》、..

五音戏传统剧目

中央音乐学院文化传统

校徽 整体图案是一个'乐'字——体现了音乐的含义。 整体图案又像两个人在培育一个花蕾——体现了教育的含义。 图案两侧的人是古篆字'艺'的一半——体现了艺术的含义。..

陕南花鼓戏传统剧目

汉调二黄的剧目丰富多彩,在艺人中久有'唐三千、宋八百、野外史传数不得'之称。除了衰落期间大量遗失以外,仅现所知有传统剧目一千四、五百本之多。其中抄录存本者达九百三十七个整体戏和折子戏。取材范围从上古传说到明..

定州秧歌戏传统剧目

各地秧歌戏的传统剧目分小戏和大戏两类,小戏俗称'耍耍戏'。秧歌戏角色原只有小丑、小旦、小生'三小门',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须生、花脸、青衣'三大门'。其音乐唱腔吸收了梆子腔的特点,形成曲牌体与板腔体兼容的体制,表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