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调二黄也称陕二黄、山二黄、“靠山黄”,或“二黄戏”,陕西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陕南和陇东。是二黄腔调从湖北沿汉水进入陕西而形成的,汉调二黄因它是在汉水流域由西皮、二黄结合形成,故又多称“汉调”。解放初期,为与皮黄系统各剧种通用名称相统一,在安康地区又有“陕西汉剧”之称。清道光年间颇为盛行。因地区不同分为汉江派和雒镇派。汉江派音乐比较柔和,以唱功戏,做功戏见长;雒镇派腔调铿锵有力,以武打戏见长。
中文名:汉调二黄
外文名:Han.Diao.Er.Huang
十大行当:末净生旦丑外小贴老杂
别名:汉剧
为您推荐
汉调二黄(亦作簧),陕西大型戏曲剧种。流行关中和陕南汉水流域,旁及甘南、川北、豫西、鄂西北和山西晋城一带。明清时期外省人多习称其为'秦腔',陕西及毗邻流行区域一般都直呼为二黄。清末京剧京二黄回流入陕,陕西二黄又有陕..
伴奏乐器
山二黄的伴奏乐器分武场和文场。武场有牙板、板鼓、堂鼓、铙钹、大锣、小锣、马锣梆子、二五子等。文场主要有京胡、二胡、月琴三大件,配以笛子、唢呐、笙等吹管乐器。解放后,又增加了扬琴、大提琴、黑管等乐..
山二黄又名汉调二黄,简称汉二黄。山二黄源于清代乾、嘉年间随荆、襄移民带进山的楚调与鄂西北方言语音、民间音乐逐渐结合流变而形成的地方剧种。查乾隆年间,黄州府一带确有众多移民在鄂西北及陕南落户。清代英山县《王..
底蕴深厚的庸巴文化,是灿烂的5000年中华文明的文化瑰宝,竹溪山二黄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存藏众多的璀璨夺目的文化珍宝之一。竹溪县地处秦岭南麓、巴山北坡,东屏荆襄,西控川陕,南连渝蜀,北枕汉水,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四..
剧种山二黄,就是竹溪人民在漫长的生活、生产过程中共同创造、积累和发展的文化瑰宝。它直接、生动地反映了竹溪人民的情感、理想和愿望,体现着竹溪人精神、性格和价值观,是承传竹溪优良传统的血脉所在,在几百年蕃衍流播中..
山二黄是以鄂西北十堰地区为主要活动区域的湖北地方戏曲剧种。分布区域受其基本特征影响:由于山二黄孕育于鄂西北及陕南地区,并与该地方言语音、民间杂腔小调融洽流变而成的地方剧种,因此而成了以鄂西北郧阳地区(十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