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峻整
庾亮是明穆皇后庾文君的兄长,是庾琛的儿子。庾亮的姿容俊美,善于言谈议论,喜好老庄之学,为人严肃庄重,一举一动遵礼而行,即使在闺阁之中,也并不需要严教就能自守礼法。时人把他与夏侯玄、陈群相提并论。庾亮十六岁时,东海王司马越要征辟他为掾属,但庾亮没有接受,随其父住在会稽。他俨然自守,人们都有些顾忌他的方正严峻,不敢随便接近他。
永嘉元年(307年),晋元帝司马睿任镇东大将军时,听闻庾亮的名声,征辟他为西曹掾。二人相见时,元帝看到庾亮的仪表风姿,大喜过望,非常器重他,还要聘庾亮的妹妹为世子(司马绍)妃,庾亮反复推辞,元帝不许。后来又转任丞相参军,参预讨伐华轶有功,受封都亭侯,再转任参丞相军事、负责文书抄写整理的工作。东晋建立之初,庾亮被拜为中书郎,领着作事务,在东宫侍讲。他所讲授和解释的内容,大多都被人们称许。他与温峤同为太子司马绍的布衣之交。当时元帝正以法家思想治理乱世,把《韩非子》赐给司马绍,庾亮认为申不害韩非子的刑名权术之学,严厉苛刻有伤礼义教化,不应该多留心这些东西,司马绍对此也很赞同。后来又迁任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当时王敦驻地在芜湖,元帝让庾亮前去拜访王敦、商讨国事,王敦与庾亮交谈,不觉移动座位靠近庾亮,之后感叹道:'庾元规的贤能,远远超过了裴頠呀。'于是上表推荐他为中领军。
助平王敦
太宁元年(323年),晋明帝司马绍即位,任命庾亮为中书监,庾亮上表坚决推辞,明帝听从了庾亮所请。当时王敦萌生叛逆之心,心中忌恨庾亮,而表面上却很敬重他。庾亮感到忧虑,因病而离职。不久又接替王导出任中书监。
太宁二年(324年),王敦起兵后,朝廷拜庾亮为左卫将军,与诸将一起抵抗王敦的部将钱凤。七月二十七日,沈充败走吴兴郡时,明帝又授任庾亮持节、都督东征诸军事,命他督察苏峻等人追击沈充。王敦之乱平定后,庾亮因功被封为永昌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但他坚决推辞不接受。又转任护军将军。
参闻顾命
太宁三年(325年),明帝病重,不想见人,群臣都无法进入殿内。庾亮怀疑是左卫将军、南顿王司马宗,右卫将军虞胤与西阳王司马羕另有图谋,于是径直进入寝宫见到明帝,痛哭流涕不胜悲哀。述说司马羕和司马宗等人谋议废黜大臣,自己请求辅佐朝廷,要求废黜他们,明帝未采纳。几天后,命庾亮与王导等受遗诏辅佐太子司马衍,轮番入殿领兵当值宿卫,又加庾亮为给事中,中书令。不久,明帝驾崩,由晋成帝司马衍继位。九月,庾太后临朝摄政,命庾亮与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壸共同辅佐朝政,但实际上一切政事都由庾亮决策定夺。
身处祸乱
王导执政时,因宽和而赢得众心。庾亮执政后,一反前策,严厉任法,因而大失人心。再加上明帝遗诏中的辅政大臣,没有陶侃和祖约,二人怀疑是庾亮删除了遗诏上的有关部分,就说了一些有怨气的话。庾亮担心会引起内乱,于是派温峤出镇江州作为自己的声援,又修石头城以作防备。而南顿王司马宗自认不该丢失官职,心怀怨恨,平素又与苏峻交好,庾亮想杀他,司马宗也想废黜庾亮,自己执政。此时,御史中丞钟雅弹劾司马宗谋反,庾亮于是派右卫将军赵胤拘捕司马宗。司马宗领兵抵抗,被赵胤所杀,家族被贬姓为马氏。又免除西阳王司马羕的官职,降封为弋阳县王,虞胤被降职为桂阳太守。司马宗,是宗室的亲属;司马羕,是朝廷皇族中的元老,二人又是明帝时期的重臣,天下都认为庾亮是在铲除宗室。
琅玡人卞咸,是司马宗的党羽,和司马宗一起被杀。卞咸的兄长卞阐逃奔苏峻,庾亮以符节令苏峻交出卞阐,苏峻却将卞阐藏匿起来。而苏峻招纳了许多亡命之徒,专门用威刑治众,庾亮认为苏峻终将造成祸乱,想下诏征他进京,为此征徇王导的意见。王导说:'苏峻猜疑阴险,必定不会奉诏前来,不如暂且容忍他。'庾亮又在朝中说明此事,群臣无人敢诘难,只有卞壸争辩说:'苏峻实力强大,又靠近京师,行军用不了一个早上便可到达,一旦发生变乱,容易出差错,此事应该深思熟虑。'庾亮不听。温峤也多次写信劝阻庾亮。满朝大臣都认为此事不可,庾亮全然不听。苏峻听说此事,派司马何仍见庾亮推辞。庾亮不许,又让郭默、庾冰统军防备苏峻。于是下诏征召苏峻为大司农,让苏峻的弟弟苏逸代领部曲。苏峻再次上表推辞,又不获准。他整装准备赴召,但又犹豫不决。此时,他的参军任让与阜陵县令匡术都劝苏峻反叛,苏峻于是同祖约一起举兵。温峤听说苏峻不接受朝廷诏命,便要领兵东下守卫京师,三吴之地也要起义兵来护卫,庾亮都不同意,写信对温峤说:'我担忧西边(陶侃)甚于担忧历阳(苏峻),请足下千万不要越过雷池一步。'
十一月,孔坦、陶回向王导进言,请求'乘苏峻未到之时,急速截断阜陵的通路,把守长江以西当利等路口,敌寡我众,一战即可决胜。如果苏峻还未到,可以进军威逼其城。如果现在不先行前往,苏峻必会先行到达,苏峻一旦到达,那么人心危惧惊骇,就难以与他交战了。这种时机不能失去。'王导认为很对,庾亮却不听从。十二月初一,苏峻派部将韩晃、张健等人攻陷姑孰,夺取了食盐粮米,庾亮这才后悔。
既而韩晃进犯宣城,庾亮派军抵抗,不能取胜,苏峻乘胜兵临京师,到达蒋陵的覆丹山。陶回对庾亮说:'苏峻知道石头有重兵戍守,不敢直接前来,必定从小丹杨南道徒步前来,应当埋伏兵众截击,可以一战擒获。'庾亮不听。苏峻果然从小丹杨前来,因为迷路,夜间赶行,各部混乱,庾亮听说后才感后悔。朝廷下诏,假庾亮符节、都督征讨诸军事,与苏峻战于宣阳门外。军队还未排成队列,士兵都弃甲而逃。庾亮和庾怿、庾条、庾翼等人逃奔寻阳。临走时对侍中钟雅说:'以后的事情深深拜托给您了。'钟雅说:'户梁折断,屋椽崩毁,这是谁的过失呢?'庾亮说:'今天的事情,来不及说了。'庾亮乘坐小船逃走,乱兵竞相掠夺抢劫,庾亮的左右侍从用箭射敌,结果误中船上舵手,应声倒仆。众人大惊失色,准备逃散。只有庾亮安坐不动,缓缓地说:'这种手法怎么能让他射中寇贼呢!'大家这才安定下来。
庾亮向南去投奔温峤,温峤素来敬重庾亮,虽然他是败退而来,但温峤还是准备推举他为都统。庾亮推辞,与温峤一起推举陶侃为盟主。陶侃来到寻阳,仍因遗诏之事不满庾亮,时人议论陶侃会杀执政大臣以谢天下。庾亮非常害怕,等见到陶侃时,引咎自责,风神度量令人佩服。陶侃也就释然了,对庾亮说:'君侯您修石头城来防备老夫,怎么今天反过来又求我呀!'二人在一起宴饮闲谈了一整天。庾亮知道陶侃素来节俭,于是在吃薤菜时,特地留下薤白,陶侃问:'为什么要这样?'庾亮说:'因为薤白可以再种。'陶侃于是赞叹说:'庾元规不仅风流倜傥,也有为政的实际才能啊。'
陶侃于是与庾亮、温峤一同赶赴建康。到达石头城后,庾亮派遣督护王彰讨伐苏峻的党羽张曜,反被张曜打败。庾亮将符节送到陶侃那里谢罪,陶侃回答说:'古人曾有三败,君侯您才败两次。现在是紧急关头,不该计较这些。'又说:'朝廷政出多门,才产生国家的灾祸。自从王室丧乱以来,难道只是苏峻一人为患。'庾亮率二千人坚守白石垒,苏峻的步兵万余人,从四面围攻,士兵都感到恐惧。庾亮激励全军将士,拼死奋战,苏峻只好退兵,庾亮随后追击斩杀敌人数百。
出镇芜湖
咸和四年(329年)二月,苏峻之乱平息,成帝来到温峤的船上,庾亮得以进见成帝,哽咽悲泣。成帝下诏群臣与庾亮一起登上御座。次日,庾亮又来跪拜谢罪,请求将自己免职,准备带全家远投山林。成帝派尚书、侍中拿着成帝亲手写的诏令来安慰他说:'这是国家社稷的灾难,不是舅舅的责任。'庾亮上疏说:'祖约、苏峻肆行凶逆之事,罪过由臣引发,即便寸寸斩割屠戮,也不足以向七庙的神灵谢罪,不足以平息天下人的责难。朝廷又有什么道理再将臣与他人相提并论,臣又有什么脸面跻身于人伦呢!希望陛下即便是赐降宽宥,保全臣的头颅也就行了,对臣还是应当抛弃不顾,让臣自生自灭,那么天下人便能粗知劝善罚恶的纲要了。'成帝又下诏安慰,庾亮没有听从。还想遁逃于山水之间,自暨阳向东走。成帝下诏让有关部门挡住舟船。庾亮请求在外镇效命,于是出任为持节、都督豫州、扬州之江西宣城诸军事、平西将军、假节、豫州刺史、领宣城内史。庾亮接受任命,出镇芜湖。
同年十二月,后将军郭默杀害江州刺史刘胤,占据湓口反叛,庾亮上表请求亲自征讨,朝廷于是命庾亮以本职再加任征讨都督,率将军路永、毛宝、赵胤、匡术、刘仕等步骑二万人,与太尉陶侃会合。咸和五年(330年)三月,庾亮到达湓口,与陶侃包围郭默。五月十九日,郭默的部将宋侯捆绑郭默父子出城投降,陶侃将其处决,首级传至建康。庾亮于是返回芜湖,拒绝朝廷的封赏。陶侃写信给他说:'赏罚升降,是国家的信义,很奇怪您这样矫情要独为君子吗?'庾亮回答说:'元帅指挥,武将们效命,我有什么功劳呢?'坚决推辞不接受赏赐。朝廷进庾亮为镇西将军,他又推辞。当初,因为讨伐王敦的功劳,封庾亮为永昌县公。庾亮一次次的辞让,数十次上疏,最后朝廷才允许。
上疏北伐
咸和九年(334年)六月,陶侃逝世。朝廷任庾亮为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兼领江、荆、豫三州刺史,进号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假节。庾亮推辞开府之职,移镇武昌。
当时王导辅政,成帝年幼,局势艰难,只维持着大体的局面,顾不上细节,王导所委派的赵胤、贾宁等诸将,都不守法,众人为此感觉担忧不满。陶侃曾打算起兵废除王导,但郗鉴不同意,这才作罢。到后来,庾亮又想废黜王导,于是写信给郗鉴,陈述王导的过错,并征求郗鉴的意见,郗鉴仍不同意,此事只好作罢。
咸康五年(339年),当时石勒刚死,庾亮有收复中原故土的想法,于是将豫州刺史之职授予辅国将军毛宝,让他与西阳太守樊峻领一万精兵,共守邾城。又任命陶称为南中郎将、江夏相,率部曲五千人进入沔中。庾亮之弟庾翼任南蛮校尉、南郡太守,镇守江陵。任命武昌太守陈嚣为辅国将军、梁州刺史,进入子午道。又派偏师伐蜀,进入江阳,擒获成汉的荆州刺史李闳、巴郡太守黄植,将他们押送京师。庾亮则率十万大军,据石城,为诸路大军的后援,于是向朝廷上疏请求北伐,成帝让群臣商议此事。当时王导和庾亮的想法相同,而郗鉴认为物质准备不充分,不可贸然行事,太常蔡谟也认为石虎不是庾亮能够对付的,此事便作罢。正值后赵大军进犯邾城,毛宝向庾亮求援,庾亮认为邾城城池坚固,没有及时派兵。同年九月,邾城失陷,毛宝、樊峻投水而死。当时庾亮还在上疏想移镇石城,听说邾城失陷,这才作罢。庾亮向成帝谢罪,请求自贬三级,降为安西将军。朝廷下诏让他恢复原职。不久,又拜他为司空,其余官职依旧,庾亮推辞不受。
忧慨而卒
庾亮自从邾城失陷后,忧闷成疾。当时王导、郗鉴相继去世,朝廷于是征召庾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他又推辞,成帝准许。
咸康六年(340年)正月初一(2月18日),庾亮去世,享年五十二岁。朝廷追赠太尉,谥号文康。吊丧时,成帝亲临。等到下葬时,又追赠永昌公的印绶。其弟庾冰力表庾亮先志而推辞,成帝准许。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