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宽博沉雄,有夸张,有对比。作为摩崖书,《石门铭》较之一般造像、墓志等作品气势更加宏大。但其结字形态并非一味求大,也有极个别做'小'处理,这样就形成了极强的对比。如图一中,'献'字较大,而'公'字较小,由字形夸张而形成对比。有的则是由笔画的极力伸展夸张和极力缩短而形成对比,有的则是利用字的高矮来制造对比。
2.撇捺伸展,体态开展。《石门铭》气势宏大的风格主要得益于撇捺画的舒展开张,如图一中的'久'字。即使在字中撇捺画较多的情况下,也努力突出这一点,如'发'字。值得注意的是,《石门铭》中左右结构的字,并不对某些笔画进行伸缩避让处理,这在唐楷中是很少见到的。如图二中'将'、'输'二字,左右两部分均各行其是。以'将'字为例,'寸'部横画左边应缩进,但这里一任自然,反成一种风格。
3.因字生形。《石门铭》的很多结字一时有一时之态,不拘常调。如图二中'方'字点画重入,横画一波三折,撇画很长,气势非凡。'成'字笔画处理有意识'松散',使整个字变得很疏朗。图三中'州'字形体本身很特殊,三部分大致相同,但此字自左至右逐渐向下倾斜,动感顿生。'仁'字单人旁稍向左倾,'二'部向右倾斜,左右两部分形成互动。'崄'字造型很别致,'山'部安放在左上部,力压千钧,却又稳稳当当。'途'字'余'部欹斜取势,'辶'恰如一叶小舟,上面一船夫正奋力划桨,乘风破浪,驶向远方。
4.特殊点画。特殊点画在字中常常起到改变字形、字势的作用。如图四中'经'字,右部捺画一般都处理成反捺,此处却用长捺,改变了整个字的重心。'惟'字'隹'部竖画倾斜,使整个字具有了动感。'梁'字尤佳,末笔本应为顺势与左侧点画相呼应,但这里自行舒展开来,使整个字似倾非倾,平中见奇。再如'则'字,从左至右渐高,左右两部分距离较大,临摹时切忌拆散字形。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