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铭笔画要领

点画

《石门铭》中点画形态各异,千变万化,很多时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一点。如图一中'永'字起笔点粗大厚重,略带弧度,运笔方向一反常态,有古人所说'高峰坠石'的感觉。'实'字末笔点画极为精彩。一般情况下,这一笔多处理成反捺,此字打破常规,有不落窠臼之美。整体字形上方笔画偏向右方,有大厦欲倾之感,末笔点画反向处理,顿时化险为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两点。通常将'穴'字头中的顿点写成反捺,但图一中的'穿'字反其道而行,将反捺变成平捺,使字形产生飘逸飞动的感觉。'平'字中点画参合篆法,将原本应为撇式的点画稍加变化,韵味立显。

(3)四点。如图二中'骈'字'马'部出钩很长,四点画形成自左向右渐高的弧度,运笔由重渐轻,渐次变化。'焉'字四点画则另有奇变。因为字形中有竖画穿插的关系,四点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两点平正,后两点欹斜,形成截然对比,构成妙不可言的动人音符。而'马'字四点较为凝重,前三点为三角形,最后一点为圆点,形成舒缓的横's'形弧度。'无'字四点较为松散,字形上方横竖画较多,故显得很紧密,下方四点有流动状,形成明显对比,使整个字形显得疏密有致。书写时要注意控笔,切忌造成形式上的散漫,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横竖

横竖画一般为字之主笔,常常起到支撑甚至改变整个字形的作用。

(1)横画。《石门铭》中横画有多种形态,临摹时宜细会。图三中'车'字长横很典型,无论从起笔、收笔还是运笔来衡量,均含古隶淳朴之美。'元'字有两横,首横变成点画,实际上已是行书写法。'世'字横画末端粗重,显得十分粗犷有力。像这样的笔画形态,临摹过程中要注意收笔顿挫之法。字中横画多时,应有主次变化。图四中'矣'字共有两横,粗细差别不大,但行笔方向有别,一直一曲,相映成趣。'年'字有平行紧密分布的四笔横向笔画,同样展现了精妙的变化。第一横起笔处与简化的撇画连在—起,形态粗短,第二横长一些,第三横最短,第四横又伸长,形成'短—长—短—长'的节奏变化。字中的两个长横,又体现出运笔的轻重变化。'盖'字横画亦多,第一、二横画长短相差不大,运笔有细微变化,第三横左端与上方两横齐头,右边伸出,成为主笔,使整个字形显得非常宽博。这也是《石门铭》整体风格特征之一。

(2)竖画。竖画在整体气势表现方面有关键作用,同样也要时时体现出变化。图五中'中'字竖画为悬针法,笔画劲挺,力度饱满,使整个字显得风骨凛凛。'千'字竖画为垂露,略带波折,盖为风雨侵蚀之故,临摹时不必照搬。'幸'字竖画略具弧度,使整个字形左右不对称;字中长横画稍作弯曲,化险为夷。当字中有两笔以上竖画时,必须注意变化。图六中'而'字竖向笔画较多,两边笔画收缩,突出中间两笔。中间两笔一以撇画出现,一以悬针方式出现。字中竖画特别多的情况下,更要突出不同的笔法特征。图六中'卅'字的三个竖向笔画,长短、欹正和运笔轻重各不相同。

图六中'肇'字竖画出钩是—种特殊变化之法。《石门铭》中多长钩。就此字造型而言,'戈'部钩画尽力伸展,字形有偏右的运动之感,顺势将原本自然垂笔竖画出钩,形成自右向左的运动势流,从而保持了整体字形上的平衡。由此可见,《石门铭》在笔画处理上是颇具匠心的。

撇捺

从总体上来看,《石门铭》撇捺画较为舒展,使整体字形显得气势开张,非常大气。相比之下,撇画比捺画变化要多一些。

(1)撇画。图一中'余'字左部撇画为首笔,纯粹中锋行笔,右部捺画尽力伸展,字形显得很宽博。'饶'字左部与'余'字一样,但撇画已为'兰叶撇',起笔处饱满,下端渐细,笔势飞动。'功'字撇画较为粗重,起笔方整,迅疾有力,使左右两部分团成—气,乃字中的关键笔画。'冗'字撇画为典型碑体形态,尤其笔画末端行笔,临摹时切忌一带而过,要做到万毫齐力,而且一定要送到位,提笔出锋不能太快,要控制好速度,才能使笔画显得饱满有力。图二中'假'、'仗'二字单人旁撇画形态接近,弧度较长,运笔一波三折。虽然近似,起笔处仍存在细微之变:'假'字单人旁的撇画露锋起笔,收笔渐细;'仗'字单人旁撇画起笔正方,收笔戛然而止,给人掷地有声的感觉。'硐'、'始'二字偏旁中撇画与以上所列'兰叶撇'形态正好相反,自起笔至收笔处逐渐变粗。《石门铭》中存在一些较为特殊的撇画形态。图三中'才'字撇画粗壮有力,运笔逐渐加重,顿笔而出,显得十分饱满。'夷'字撇画出锋平出,调锋时不能形成太明显的圭角,一定要自然些。'铭'字撇画出钩,使左右两部分团成一气。'夏'字两撇画有细微变化。第一撇收笔处反向顿笔而后稍挫再提笔,第二撇顿笔后即收笔,虽说变化细微,却尤见神采。

(2)捺画

图四中'殊'字捺画短而有力。从形式上来看,此画上下两端几乎等宽,但仍要注意行笔变化,锐角出锋。'矣'字为直捺,较为常见,切忌写成上下一般粗,要注意笔画渐行中的变化。'之'字为平捺,虽没有明显的重按动作,但不可过于均匀,临摹时要注意捺画中一波三折的'小动作'。'攀'字为反捺,收笔干脆利落,没有明显的回锋动作,挫锋而出,戛然止笔。

钩画

一般认为,魏碑多长钩,且较粗重,其实并不尽然,留心《石门铭》碑刻,可见钩画的多种变化。

图五中'民'字疏密对比极为强烈,左上方笔画收紧,斜钩笔画伸出。如果钩画短,整个字形重心会失衡,因而钩画写长有平衡整个字形重心的作用。'将'字右部的钩画平钩而出,托住粗重的点画。如果钩画短促,则点画必将失衡。由此处可获得启示:运笔中,上一笔关乎下一笔,要时刻把握全局,不能孤立地处理笔画,否则就很难求得整体的和谐之美。

图五中'载'字'戈'部钩画行笔方向自右向左,使全字气息内敛,同样也起到平衡整个字形的作用。'思'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心'字底的出钩同样自右向左,使上下两部分气脉连贯,此乃以不变应万变之法。

图五中'奇'字出钩比较舒缓,笔画粗细较为均匀,临摹时不能写得太死板。'穹'字末笔出钩与'奇'字不同,形成一圆一方的对比。此字出钩较方且重,但在1临摹时千万不要形成圭角。

图六中'阁'字出钩则完全不同,笔画圆转,长钩而出,形成半包围之势,托住'门'框内的'各'部。'代'字钩画粗壮雄伟,显得气势非凡,运笔上要注意力送毫端,这样才能收到宽厚沉雄的效果。

任何规律皆非绝对。一般说来,魏。碑中多长钩,但也有例外。图六中'绝'字'色'部钩画较短,钩画形态为三角形状,接近后世唐楷笔法,与字中其他细线条形成鲜明对比。'已'字末笔几乎不出钩,只在笔画收笔末端有稍许暗示,显得意味深长。

为您推荐

石门铭书刻用笔

学书,掌握笔法是第一要旨。就《石门铭》而言,它风格雍容大气,虽经刻工之手上石,但仍然表现出较为明晰的运笔方法,这是在临摹《石门铭》时不可不明察的。 起笔 《石门铭》主要有侧锋起笔与方笔起笔两种形式。如图一中'一'..

石门铭笔画要领

点画 《石门铭》中点画形态各异,千变万化,很多时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一点。如图一中'永'字起笔点粗大厚重,略带弧度,运笔方向一反常态,有古人所说'高峰坠石'的感觉。'实'字末笔点画极为精彩。一般情况下,这一笔多..

石门铭崖刻概述

汉中褒谷口是褒斜道最险要的隘口,绝壁陡峻,山崖边水流湍急,很难架设栈道。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下诏在最险之处开凿穿山隧道,历时六年而成, 古称'石门'。东壁长16.5米,西壁长15米,南口高3.45米、宽4.4米,北口高3.75米、宽4.1米..

石门铭

石门铭简介

石门铭摩崖石刻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刻于陕西石门崖壁,王远书丹,书法飘逸多姿,是北魏体书格的典型,清康有为将此碑用笔归属圆笔一路。 历来追求北派书风的书法家笔调多从此碑出。----《古代碑帖鉴赏》费声骞 汉中褒斜谷口..

褒斜道石门摩崖石刻②

  Baoxiedao Shimen jiqi Moya Shike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Rock Gate and Cliffside Inscriptions on Baoxie road   联结关中与汉中、巴蜀盆地的古道。褒斜二水发源于秦岭太白县衙崖山,南流入汉者为褒..

火笔画②

  火笔画源于明末清初,有三百多年历史。用特制高温铁笔,借鉴技法,运用远近虚实、浓淡相间的方法,烙画而成,很有特色。竹簧雕刻在竹簧上刻画花鸟、人物、山水,表面光滑细腻,呈象牙色,别有风格。   “火笔画”,又称烙画、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