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铭书刻用笔
起笔
《石门铭》主要有侧锋起笔与方笔起笔两种形式。如图一中'一'字佃U锋起笔,有明显的按笔动作,但切忌过于夸张。'山'字也是侧锋起笔,有明显的角度,铺毫人纸时切忌太刻意,可调锋折人。另外要注意的是,'山'字三笔竖画皆为露锋,但各有不同,右边短竖已为尖锋,因较短而不影响整体视觉欣赏。'十'字为方笔入纸,刚健利落,尤其是竖画,格外饱满有力,起到了支撑整个字形的作用。
收笔
《石门铭》字形收笔很注重变化。如图二中'匪'字横画多,'非'部右边三短横的收笔各不相同。上方长横收笔略顿,下方长横用笔重一些,自左向右逐渐加粗,重按旋锋后提笔,形成明显的回锋动作,谓之'悬胆'。'年'字中最长的一笔横画收笔后运锋向上提,稍有顿挫,从而保持全字重心平稳。像这样的笔画在具体临摹时不必太刻意,否则反失自然。'迹'字收笔则是另一种情形,'亦'部的横画自左向右渐次提笔,收笔处笔画较细。
转折
《石门铭》笔画转换方向时多为方圆并举。如图三'石'字'口'部转折处方圆相融,带有明显的弧度,运笔过程中要圆中见方,既显得浑穆圆融,又不失劲健之美。'带'字中有两处转折,一方一圆,形成对比,行笔之中的变化无处不在。'原'字转折有隶法,笔画变换方向时像是重新起笔了,这一情况很可能是石质漫漶的缘故,不宜照搬。
病笔
书丹经过刻工之手;难免会发生变形,历经风雨,更是会走样,所以碑帖两者相比,
碑变形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所谓'病笔',并不是单纯指运笔之误,还包括笔画变形的情况在内,临摹时切忌照搬,将一些习气夸张而成虫蚀之趣。李瑞清临摹《石门铭》和《郑文公碑》皆抖擞成习气,常为人所诟病。
图一中'秦'字'奉'字头中第三笔横画收笔处尖锋斜出,此乃刻工所为,临摹时宜改之。'刊'字的'刂'出钩弯曲朝上,形成回旋之笔,实为多余。按照一般点画形态要求而言,钩画可长,但不必故意弯曲,临摹时应避免。'子'和'蹇'字长横一波四折,收笔处顿笔朝下,也是病笔,临摹时不必刻意追求。
图二中'以'字起笔刻石刀痕明显夸张过度,应小而化之。'丈'字撇画出锋,提笔处已成方角,临摹时宜避免,切忌刻意描摹。一般说来,帖中撇画多为由粗渐细状,碑则由细渐粗,但切忌形成明显的圭角。'悠'字中的'双人旁'的竖画与下方'心'字底横平钩笔画粘连,可能是天长日久的自然之功,临摹时仍然要按照原有笔画形态来书写,不必照葫芦画瓢。'在'字中撇画起笔以及横画行笔方向有些走样儿,不可照搬。
图三中'足'字采用行楷写法,捺画一波三折,临摹时要表现得自然一些,不能太刻意。'强'字'弓'旁竖弯钩笔画虽然非刻工所为,但是就整个字形来讲,比例已经明显失调,临摹时可以稍微缩小一点儿。'畿'字有两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字中主笔画斜钩与横画交接的地方有明显的顿挫之处,临摹时要一气呵成,不能停顿之后再另行起笔;二是字中钩画很长,临摹时仍然要还其本来面目,不可将钩画写得如此夸张。'武'字的长钩处增了一点画,古人谓之'破体',临摹时不能以讹传讹,写错别字。作为书法家,首先就是要避免写错别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