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基本介绍

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体制有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各行又分多种,统称为'十三头网子'。一般戏班,都要按行当建置以'四梁四柱'为骨干的三路角色制。头路角色包括头道须生、正旦、花脸和小旦,二路角色包括小生、二道须生、二花脸和丑角,其他老旦,老生等角均为三路角色。各路角色的佼佼者,均可挂头牌演出,其他即为配角。条件优越的戏班,常不惜重金邀请名角。各行皆能,文;武、昆、乱不挡的多面手、好把式,又称'戏包袱',或叫'饱肚子'。秦腔表演技艺十分丰富,身段和特技应有尽有,常用的有趟马、拉架子、吐火、扑跌、扫灯花、耍火棍、枪背、顶灯、咬牙、转椅等。神话戏的表演技艺,更为奇特而多姿。如演《黄河阵》,要用五种法宝道具。量天尺,翻天印,可施放长串焰火,金交剪能飞出朵朵蝴蝶。除此,花脸讲究架子功,以显威武豪迈的气概,群众称其为'架架儿'。

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且较早地(也可能是最早的)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板腔体音乐体制;加上秦腔艺人逐渐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所到之处,都给各剧种以不同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梆子腔的鼻祖。清康、雍、乾三代秦腔流入北京,又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形成。秦腔所演的剧目多是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剧目超过1万本。因时代久远,散佚颇多。据统计,仅存约4700多个,而这些剧直至今日还以惊人的速度继续流失,如果有关部门不能有效抢救,历代人民用心血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将永诀于世。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陕西省西安秦腔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为您推荐

节奏大师基本操作

音符按法 1、单键音符:手指点击一下屏幕完成单键音符演奏 2、单滑键音符:手指顺着音符箭头指向滑动完成演奏 3、长键音符:手指按中音符区域直到长键走完再松手 4、长滑键音符:手指顺着长音符曲折的方向左右滑动演奏..

洞经音乐基本内容

洞经古乐由'经'、'乐'组成,既是诵念经文,又是音乐演奏,是经与乐的融合。现有腔曲(词牌)48曲,108首,科仪经文200卷,谈演整套的'洞经',需要五至七天。 1、洞经经文 《文昌大洞仙经》俗称'文经',即是谈演洞经的主要内容,'大洞'即..

秀山花灯基本介绍

秀山花灯 秀山花灯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花灯艺术最具代表性而命名,又称跳花灯、耍花灯、花灯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说唱艺术,广泛流传于四川、湖南、贵州、湖北四省交界的土家族聚居地区。 秀山花灯表演每..

柳子戏基本介绍

五音戏基本介绍

五音戏又名'秧歌腔'、'五人班'、'五人戏',因其多至五人搭班演出而得名。它由民间花鼓秧歌发展而来,属于肘鼓子系统的一个分支流派,流行于张店、周村、博山、邹平一带。起初演出没有弦乐伴奏,只靠锣鼓,一般是四、五人搭班,兼..

陕南端公戏基本内容

概况 陕南端公戏,俗称'坛戏'、'对儿戏'。扎根于南郑、西乡和城固、镇巴、宁强的部分地区,流行于勉县、留坝、略阳、安康及川北、陇南地区。是由端公化妆'庆坛'跳神、唱神歌衍进而来的一个地方剧种。因其行头简易,一包袱..

陕南端公戏基本特征

陕南端公戏行当划分为老生、小生、老旦、小旦、花脸、比较简单。该戏在长期流传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唱腔和表演。陕南端公戏音乐多见于五声羽调式和五声商征调式,结构完整,常见于2/4拍,旋律起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