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其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的多寡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了特定的音色。音色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一般来说,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音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人声音色高音、中音、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也是各不相同的。
数字音******谱
概括地说,音色=纯音 变换 混合方式。
所谓频谱,实际上就是多种不同频率的纯音,以不同的递变,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属性。
音色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以下公式阐述:
1.声音=乐音 噪音
2.乐音=源音 节拍
3.源音=音调 响度 音色
4.音色=纯音 变换 混合方式
具体的来说,音色的类型,是由振源的特性和共振峰的形状共同决定的。就振源来说,谐波衰减快,音色就很柔和,声音的融合性和穿透力好,例如人声和弦乐器;谐波衰减慢,音色就很坚硬,声音的融合性和穿透力差,例如木管乐器(特别是双簧管和萨克斯管)。就共鸣腔来说,共振峰出现在较低的频率上,音色就暗淡,例如长笛;共振峰出现在较高的频率上,声音就明亮,例如小号。某些音色具有多种特性,例如人声的音色既柔软又暗淡,双簧管的音色既坚硬又明亮,圆号同时具有暗淡和明亮的音色。
波形和音色是有密切关系的,确定的波形具有确定的音色。反过来则不同,同一种音色可能有多种波形。
两个截然不同的波形,但频谱却是一样的,原因就在于功率频谱不记录谐波的相位。人的听觉也是如此,对相位没有感觉,所以这两种波形的声音听上去是一样的。
谐音是由单个谐波构成的音,在频谱上只呈现出一个峰。只发出谐音的乐器是不存在的,谐音只能依靠电子发声器来产生。然而任何普通的音色都由若干谐音组成,这些谐音的频率都是某个谐音频率的倍数,这个谐音称为基音,也称第一谐音,比它高的谐音依次称为第二谐音、第三谐音,等等。例如,钢琴上的c1频率为261.6Hz,那么这个音就应该有以下的谐音:
谐音1234567*891011*12
频率261.6523.2784.8183128783139
音高c1c2g2c3e3g3#a3c4d4e4#f4g4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