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壮剧植根于民族生活土壤之中,是壮族人民创造的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剧种,是东南亚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壮剧受到多元文化和强势文化的冲击,生存出现危机。青年一代追求时尚,视壮剧为土俗,欣赏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锐减。随着壮剧老艺人相继去世,不少地方壮剧的传承出现断代,这一特色剧种开始自然消失。及时对壮剧进行抢救和保护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为您推荐
梨园戏保存了宋元时期戏剧的文献和活态资料,从中可体察出南戏文化及闽南地域文化的重要特色。从历史文化的意义上说,梨园戏是一座无形的综合艺术宝库。由于时代的变迁,梨园戏观众日渐减少,使得梨园戏的生存出现了严重的危..
演唱洞经音乐是洞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蓬溪洞经音乐研究会成立三年多来,突出抓了经文史料的挖掘、音乐团队的建设。县城有'洞经古乐团'、'洞经古乐演唱队'98人之众,明月分会经乐队32人,共计130来人的经乐队伍。据明月关..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累,需要一代一代的认真保护和发展。五音戏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它有值得珍视的文化积累。而这种积累是容易丢掉的。我们只有在挖掘、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再加工、创新上去努力、去发展,去探索,才能真正做到..
南音以其悠久的音乐历史和多元的文化特征,被音学界认为是'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它在音乐学乃至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除了在闽南地区的泉州、漳州、厦门和港、澳、台..
威风锣鼓是由锣、鼓、铙、镲四种乐器共同演奏的一种打击乐艺术形式,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威风锣鼓表演者强悍矫健的身姿、粗犷豪放的性格、朝气蓬勃的气势,处处体现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北方汉..
古筝艺术历史悠久,曲目丰富,体裁广泛,从古至今众多的优秀演奏家更是生生不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创作了大量新的富有生机的优秀曲目,代代相传,在演奏技法上,先辈们也毫无保留教传后人,一批新生代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展现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