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剧唱腔及乐器

壮族人迷壮剧,因为不但剧情是壮族人熟悉的,而且唱词、道白也是壮族的方言土语,听来特感亲切。此外,那慢板中的咏叹调,中板中的喜调、采花调、高调、快板中的高腔、快喜调、快采花,散板中的哭调、寒调、诗调、扫板等等,无不来自壮族人所熟悉的民歌曲调,令人喜爱。主要唱腔的唱词(包括五字句和七字句),都保持了壮族传统民歌的特有韵律结构:押腰脚韵形式。所谓'腰脚韵',即上一句的末一个字('脚')与下一五字句的第二或第三字,七字句的第五字('腰')互相押韵。这样的押韵,唱起来使人觉得简中有繁,同中有变,婉转起伏,连绵不断,听而不厌,韵味无穷。这在我国戏曲中是独具一格的。

南路壮剧在行腔时,还采用'一人唱众人和'的帮腔形式,演员在台上演唱,乐队在后台助唱。帮腔多用在起板首句和唱段收尾的衬词、拖腔,末句为重句全帮。这种帮腔手法,无论在制造舞台气氛,烘托剧情环境,还是对人物内心感情的的揭示,渲染等方面,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而北路壮剧的音乐唱腔属联曲体形式,除《正调》外,还有供不同角色使用的几种唱腔,如武士用'武公调',老人用'老汉调'、丑角用'丑角调'等多种曲版。

壮剧的伴奏,主要乐器是马骨胡,用马腿骨做琴筒,金属弦,比京胡细长,音色清脆、明亮。配器是土胡、葫芦胡和二胡、三弦、箫筒或笛子,有时吹奏木叶作为辅助,此外还有木鱼、小鼓、大钹、星锣、高边锣等打击乐器。其中以师公戏的蜂鼓最有特色,音色沉厚,音响如瓮瓮声。壮剧的伴奏音乐,采用多声部的手法,各种乐器定弦不同,在旋律上形成多种的和声关系,演奏起来饶有情趣,是我国少数民族多声部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壮剧包括土剧和沙剧两个分支,土剧主要流传在富宇县壮族支系土族人民中间,沙剧主要流传在广南县壮族支系沙族人民中间,在文山州其他县也有所流传。壮剧是在壮族民歌、音乐、舞蹈和杂耍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约在清初就已初具规模,到了清代中期就比较成熟,有自己的剧作者,剧本和戏班。它不仅受到壮族群众的喜爱,也为当地的汉、苗、瑶、彝各族群众所欢迎。

从艺术上看,壮剧可大致分成三类:第一类的音乐接近板腔体,表演程度接近京剧、粤剧、滇剧等大剧种,这以'哎咿呀';'哎的'和'乖海咧'三大声腔为代表;第二类的音乐为联曲体,类似广西彩调、云南花灯那样的民间小戏,以'咿嗬海'声腔为代表;第三类是解放以后吸收了当地民间歌舞新发展起来的品种,以《螺蛳姑娘》为代表。

由于流行地区和语言、音乐唱腔、表演等的不同,壮剧分为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和师公戏三类。南路壮剧,主要流行于使用壮语南部方言的靖西、德保、那坡、天等、大新、田东、田阳一带。壮族师公戏在壮族地方叫'壮师'或'调师'。主要流传于河池、宜山、来宾、贵县、上林、武鸣、邕宁一带。是从'跳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60年,历史上第一个专业剧团–富宁县壮剧团成立。1962年又将该剧团改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剧团,一些业余剧团也随之兴起,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壮剧的伴奏,主要乐器是马骨胡,用马腿骨做琴筒,金属弦,比京胡细而长,音乐清脆、明亮。配胡是土胡(又叫厚胡)。

南北路壮剧的表演,都有特色。北路壮剧的表演,生、旦都拿扇子,丑行彩旦用团扇(葵扇),小生、花旦用折扇。南路壮剧的表演,角色也有分工。花脸分大小花脸,小生有文生、武生,旦角有正旦、武旦、老旦。师公戏的表演,早期有七十二种面具,每种代表一类人物,各有自己的典型身段。以后创作、改编演出的《红铜鼓》、《夜明珠》、《玫瑰花》、《百鸟衣》、《水轮泵之歌》等都博得观众的好评。

为您推荐

豫剧青衣的唱腔及代表人物

  豫剧唱腔以韵味醇美、行腔酣畅、吐字清晰、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着称。青衣的唱腔讲究清丽、柔美、圆润,这样的唱腔特点不仅令人回味无穷,而且还有助于塑造一些哀怨、坚贞、缠绵的人物形象。豫剧演唱以旦角为主,在四..

花鼓戏唱腔的形成与分类

  湖南花鼓戏的唱腔主要包括民歌、灯调、打锣腔、川调等四类,其形成过程如下:   第一个时期是歌舞对子戏。这个时期,其唱腔形式主要是灯调以及民歌,具有非常浓厚的乡土气息,尤其是民歌主要来自于采茶歌,且角色比较简单..

高腔唱腔结构

基本信息 高腔音乐的外部形式特征高腔音乐的外部形式特征,可概括为三个字:帮、打、唱。帮,指后台帮腔。打,指打击乐伴奏。唱,指除帮腔之外的脚色之唱。与昆腔、梆子腔、皮簧腔相比,高腔较为独特的演唱形式'帮腔'自然比较突..

彩调剧唱腔

壮剧唱腔及乐器

壮族人迷壮剧,因为不但剧情是壮族人熟悉的,而且唱词、道白也是壮族的方言土语,听来特感亲切。此外,那慢板中的咏叹调,中板中的喜调、采花调、高调、快板中的高腔、快喜调、快采花,散板中的哭调、寒调、诗调、扫板等等,无不来..

智化寺京音乐乐器

演奏智化寺音乐的乐器与我国一般民乐所用的乐器有所不同,分为两类:一是吹奏乐器,主要有笙、管、笛;一是击奏乐器,有云锣、鼓、铛子、钹、铙、銛子等。 吹奏乐器 管子 管:古称筚篥,俗称管子,为双簧单管竖吹气鸣乐器。在智..

宜黄戏唱腔

宜黄戏原先专唱宜黄腔,到了清朝同治年间,又从赣剧中吸收了西皮调,最后也变为皮黄戏剧种。但其传统剧目,仍是宜黄戏多于西皮戏。 宜黄戏的唱腔曲调主要有宜黄腔(二凡)、反调(凡字)、唢呐二凡、西皮、浙调、南北词等,还保留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