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剧简介

通剧是南通的地方戏曲剧种,民间老百姓俗称它为'僮子戏',它的前身是上僮子。

1000多年之前的南通是长江出海口的一片冲击平原,时称'胡豆洲'。洲上的居民以晒盐和农业为生,经济和科技十分不发达,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当时的南通人每年都要举行消灾祈福法会,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南通人把这种祈福降灾的法会称为——'上僮子',目的是以舞降神、以戏娱神,以图来年的风调雨顺。此后一千多年,这种巫觋活动与当地的方言、文化、风俗、民情交融,逐渐形成了有鲜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傩戏文化。清朝末年,僮子们在乡间从事上僮子的过程中,把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说唱词句及古书唱本加工后,化妆登台,配用锣鼓伴奏,表演戏文,逐渐形成了通剧的雏形。

建国后,僮子们进一步摒弃其祭神驱鬼的迷信内容,利用其说唱形式,演现代剧,推陈出新,顺利改造成为通剧。1957年在南通市政府的扶持下成立了南通市实验童子戏剧团(后改名为南通市实验通剧团),其中最有名的演员就是为大家所熟知的陈泉。通剧团在编导、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都有所提高,编排了不少经典剧目,如:《郑三郎》、《刘文龙求官》、《王清明合同记》、《李兆庭写退婚》、《白毛女》、《好书记》等。许多剧目连演100多场,场场爆满,台下观众人山人海。文革期间,盛开的通剧之花受到了摧残,10年的禁演使得通剧演员青黄不接。

改革开放之后(1982年左右),在南通市文化局的支持下,南通市群艺馆培训了几期通剧年轻演员,如:陈永兰、徐明等。目前她们正活跃在舞台上,是当前通剧演艺圈里的顶梁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也进入通剧圈子。民间大量的通剧演出队伍涌出市场,活跃在南通大地,南通的通剧也成为了全中国唯一的民间剧团垄断演艺市场的剧种。通剧演唱时,伴奏简单原始,主要是锣鼓打击乐,没有管弦乐器的伴奏,且是唱若干句再敲打一次,完全保留着原始的说唱形式,这在全中国也是极少见的!通剧唱腔粗犷纯朴,唱词通俗易懂,很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一场演出观看的群众往往达到成百上千。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包括通剧在内的绝大部分戏曲,由于受到流行歌曲、摇滚音乐、电影、电视等诸多现代文化艺术形式的强烈冲击,加上政府部门的不重视、舆论宣传的力度不够、以及戏曲自身节奏缓慢、与时代脱轨等诸多原因,戏曲一度处于低谷,其表现之一就是失去了大批的戏曲观众,尤其是年轻的观众。作为南通的一大地方特色,通剧也逐步地被年轻人边缘化,年轻戏迷大幅度减少,长此以往通剧艺术将会在我们这代人身上消亡。

近年来,濒危的通剧开始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她不仅被列为专门课题重点研究,而且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重和兴趣。通剧及其前身上僮子还曾三次出访过韩国参加各种汇演,其原生态的唱腔其表演形式受到国外学者的一直好评!2007年3月,通剧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您推荐

南昌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名单

南昌市戏剧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会主席团名单 主席:胡水云 副主席(11人): 欧阳达徐风生高丽华(女)万治元陶学湖 于刚梁程王虹(女)熊亮许爱珠(女) 卢伟敏(女) 南昌市戏剧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秘书长名单 秘书长:谢佐华..

通剧发展历程

新人新腔,分行归路 童子戏只有三种主要调口(曲调)特色是'童子开口三门腔,上版不上眼',是古老的徒歌样式。僮子戏对童子戏传统声腔和伴奏进行改革,将传统单一的锣鼓伴奏。声腔引入民间的山歌、小调、号子,借鉴吕剧等地方戏曲..

通剧

通剧是江苏南通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原为僮子戏,它源于上僮子。僮子是汉族民间的巫师,是从楚越的巫文化“以舞降神”发源而来,在南通一带形成南通僮子这种富有本地特色的巫师。僮子在祭祀、祈祷、招魂等活动中进行舞蹈歌唱..

南昌市戏剧家协会协会章程

南昌市戏剧家协会协会简介

南昌市戏剧家协会 南昌市剧协团结和组织全市戏剧家和戏剧工作者,努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戏剧事业,推出了一批戏剧精品,培养了大量戏剧人才,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南昌市戏剧创作丰..

南昌市戏剧家协会

南昌市戏剧家协会(简称“南昌市剧协”)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南昌市戏剧工作者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市戏剧家、戏剧工作者自愿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戏剧界的桥梁和纽带。南昌市戏剧家协会是南昌市文..

南昌市戏剧家协会领导班子

南昌市戏剧家协会 南昌市戏剧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主席团名单 (1996年起) 主席:张燕 副主席:龙任平王树民黎尚魏小妹胡金生徐协利 陈秀兰龚千云傅挺欧阳达胡水云万治元 秘书长:陈秀兰(兼) 南昌市戏剧家协会第七届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