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小调(自然小音阶):除了调号之外,完全不加任何临时记号。
和声小调(和声小音阶):因为和声学导音的概念,导音应该和主音相差半音,所以除了调号之外,将自然小音阶的七级音升高半音,就成为和声小音阶。
旋律小调(旋律小音阶):除了调号之外,由于和声小音阶将七级音升高半音,六级音和七级音就会相差增二度(三个半音)了,为了方便旋律的发挥,所以在音阶上行时将六级音也升半音,却给人以大调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在音阶下行时将六级音和七级音还原,成自然小音阶的样子,称为旋律小音阶。
现代小音阶:除了调号之外,在现代的和声中,技术不断进步,大小调的调性也不再是很重要的事了,作曲家需要新音阶,现代小音阶就出现了,和旋律小音阶不同的是,现代小音阶在下行的时候是不将六级音和七级音还原的。
交替大小调:从近代的和声功能区域来划分,广义的说指乐曲的调性或调式变化,其可以是旋律上的,也可以是和声上的,简单的说就是在小调中掺杂大调的音阶或和弦功能是音乐更丰富多彩。
为您推荐
在各类民歌中,小调是一种基本上摆脱了实用性功能的制约、成为独立的以表现性功能为主的音乐体裁。其音乐特征是﹕①小调的曲调具有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艺术特色。它的旋律变化丰富,常常把级进音型和跳进音型,单向上升..
在中国民歌的各类体裁中,小调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从山歌、号子等体裁中汲取营养,将一部分曲目加工、提炼,使之在艺术上更成熟,成为小调的组成部分﹔同时,某些小调曲目在传播过程中又常常成为戏曲、曲艺的唱腔和汉族..
小调的曲目,异常丰富。根据其历史渊源、演唱场合及音乐性格等为依据,大体可分为3类﹕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如《山坡羊》、《寄生草》、《闹五更》、《耍孩儿》、《银纽丝》、《叠断桥》、《打枣杆》﹔清代的如《剪..
小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极其广泛。它不受某个特定的社会阶层和具体劳动环境的制约,它所反映的不仅包括农民,而且还有城市小手工业者和其他劳动者、商人、市民乃至江湖艺妓、贩夫走卒、和尚尼姑、流浪行乞者等各种阶层..
小调多数属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多侧面、较细致的陈述内容。为适应多段词的需要,其曲调则概括、凝炼地表达某种情绪(或柔美、或哀怨、或欢快),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旋律线丰富多..
1.:按小调调式的音调或调性
2.:民间小曲
1.即小令。与中调、长调对言。《红楼梦》第回:'以‘柳絮’为题,限各式小调。'清徐釚《词谈·体制》:'小调要言短意长,忌尖弱。'参见'小令'。
2.民间曲调。阿英《词小史》引畹香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