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是向生活挖墙角的艺术
戏剧选择了乌镇,究竟是一场美丽的意外,还是命中注定的选择?
史航先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起了乌镇戏剧节发起人之一、主席陈向宏的故事。乌镇人陈向宏,上世纪末回到故乡,起初是作为政府官员给一场火灾善后,安置因火灾失去房屋的居民,之后就留下来继续工作,负责旅游开发,然后还遇上了黄磊,开始策划戏剧节。
'你看那条主要街道中间突然有一个缺口,那个地方叫恒益堂,是一个卖中草药的药铺子。一条街缺了一块,为什么?就像下棋的棋眼一样,没有那块就不会有乌镇戏剧节。上世纪末着火,烧开了一大块,旧房子烧掉了。一个年轻人代表市政府来到这儿善后,这个人叫陈向宏。'史航说。
史航感慨,每天走过恒益堂,都会想到那是乌镇戏剧节起始的地方,很有趣。'火灾这个意外怎么可能美丽?但是如果能让意外遇到一些细心的、专注的、领情的人,这个意外最后就会变成一个泉眼,有喷泉,每年都有这样的喷涌。'史航说,乌镇戏剧节不是美丽的意外,而是因意外而美丽。
'说实话,我们最开始不敢预期,只是感觉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有很好的潜能。这么美丽的小镇,有传统,有历史,它如何跟艺术融合在一起?这个A加B,等于我们想象中的一个很美妙的C,但是没有想到它会到这个程度。'赖声川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
而在黄磊眼中,他们一伙人是在不断往前走的过程中,开始体会到戏剧节的能量,'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乌镇戏剧节,不是乌镇办的一次活动,因为乌镇办很多活动,我们就是乌镇本身,乌镇戏剧节跟乌镇是一体的'。
史航喜欢乌镇相当开放的戏剧空间:'戏剧是向生活挖墙角的艺术,而这个戏剧节天天‘挖墙角’,乌镇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每条街巷像是通往宫殿的道路,有人在树上演,有人在墙上演,有人在桥上和船上演……这是'北上广深'任何一个都市做不到的事情。乌镇的空间是开放的,转角遇到戏,这个‘打破感’特别重要。'
史航形容乌镇是'乌托邦小镇',其特点是不用攻城略地,却能开疆拓土,它是天上的云霞,云卷云舒,水流云在。而怎样的戏剧节是成功的?'在乌镇,永远能把遗憾降到最低,折扣打到最少,那就是个伟大的戏剧节'。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