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是劳动号子,一种是山曲。
劳动号子是直接伴随劳动而歌唱的歌曲,是在集体性繁重而单调的体力劳动中,为使劳动者劲往一处使而在劳动现场喊唱的一种歌曲。劳动号子不仅可以在劳动中指挥劳动、协调动作,还可以在边劳动边喊唱的过程中减轻干活者的压力,鼓舞大家的劳动热情,从而缓解疲劳,提高劳动效率。河曲民歌中的劳动号子主要是'船工号子'和'作坊号子'。号子的曲调短小,一般只是一两句曲调的不断反复。喊唱的内容除几句固定的词句外,大多是即兴的,即当地人所谓的'想甚唱甚'、'见甚唱甚'。河曲人还有一种生产染料的工艺——'打蓝'。在生产工具尚不发达的年代,'打蓝'制作染料是当地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工业生产。'打蓝'的劳动过程,是多人合作的过程。多人一起干活儿产生了属于'作坊号子'的'打蓝'时唱的号子。'打蓝'时所唱的号子比起船工号子就接近于'唱'了,它的旋律性强了些,曲调也婉转了些,更接近'歌曲'了。
河曲民歌中数量最多、传唱最为广泛的是山曲。山曲在当地又被称为'酸曲',属山歌类型。山曲的结构短小精炼,一首曲调以上下两句构成。两句曲调属变化重复的形式,下句曲调是上句曲调的换尾重复。两句曲调可以演唱随意的若干段词,属'分节歌'形式。曲调音域较宽,节奏稍自由,听起来高亢嘹亮、辽阔悠远。山曲的唱词每一段也是上下句的格式,唱词采用'比兴'手法,用词简练,语言生动,演唱中叠字运用较多,用当地方言演唱起来,不仅质朴、率真,而且风趣、幽默。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