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歌剧院的前身,是19世纪后半叶位于百老汇第39号大街与第40号大街之间的一座剧院,是纽约一个具有领导地位的世界级的歌剧院。该剧院虽拥有3625个座位,说来有趣,像这样庞大的歌剧院,却没有可供那些有钱商人观看歌剧时使用的固定包箱座位。西洋人热爱歌剧,犹如中国人迷恋京戏。
在大都会歌剧院成立之前,纽约只有乐府歌剧院一家,以供富人消遣,但包厢有限。有一天,一位范先生见他夫人分配不到包厢,便和罗斯福、易赛兰、葛雷特、亚斯多、毛根等同好合作,筹集了近800万美元美金,决定建造一座更好的剧院,这就是大都会歌剧院。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使大都会歌剧院历年攒下的上百万盈余歌剧《秦始皇》,全部迅速耗说。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
巨额的赤字,吓跑了成批的有钱股东,1932年,股份制的公司解散,代之以会员制的大都会歌剧协会。山穷水尽的剧院,想尽法子要摆脱危机。而想来想去想出的办法,也不外是节用与开源两条。节用就要减薪,也减少演出的场次;开源更加简单,就是向公众募捐。这倒引出了一桩前所未闻的新鲜事儿--现场直播演出实况。先说公众对募捐的反应。反应相当热烈,一个筹金组织在1932年春就募到了15万美金,第二年,还有一个团体发起了一场'拯救大都会运动'。
1935年,一位很有影响的贝尔蒙特夫人组织起一个'大都会歌剧院协会',协会出版周刊,发行唱片,资助演出,会员最初有2000人,后来发展到数万人参加。他们还组织剧院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演出,这一系列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演出季的周六下午进行现场转播。历史上第一次转播活动,是在1931年岁末最后一天,当时剧院上演的是洪佩尔丁克的作品,转播活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后便保留下来,到现在,美国、加拿大,直到波多黎各,都可以收到这种周六下午的现场广播。
后来在1977年3月15日,更进行了第一场电视转播,当时出演主角的,是帕瓦罗蒂和斯科托。二战结束后,大都会歌剧院的情形,算是时逢太平盛世,经济状况非常稳定。这也因为有朱利亚德基金会和卡内基公司这样的靠山,常常慷慨解囊的缘故。50年代贝尔蒙特夫人还赞助成立了一个'大都会歌剧院国家评议会',会员个个是百万富翁,他们每年随便拿点钱来,就能凑一笔数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额不小的捐款,剧院当然不用再为每场演出赚不赚钱这类事情操心了。
这个时候,全世界最优秀的艺术家都争先恐后与大都会歌剧院签约。1955年,伟大的黑人女歌唱家玛丽·安德森,在威尔第的《假面舞会》中登台演出,她成为大都会历史上第一位黑人首席歌手。1966年春天,大都会歌剧院迁入了位处纽约林肯中心附近的新址,观众席有3788个座位,建筑师是兴建联合国大厦的华莱士·哈里逊。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