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弓戏抢救状况

含弓戏是含山县的一张名片,许多老艺人翘首以盼,一些有识之士也为之奔走呼号,希望她有重展英姿的那一天。在众多的守望者中,陈礼清与'含弓戏'有着不解的情缘。他15岁进入含弓戏剧团,在此学习工作了六个年头,后来无论在部队当兵,还是退役回县文化部门工作,他都对含弓戏情有独钟。特别是2002年他担任县文化旅游局艺术股股长后,看到含弓戏一天天在凋萎,一些老演员也相继离世,他感到很痛心,决心为挖掘、整理、传承、发扬含弓戏尽一份责任。从那时起,他就有意识地做这方面的保护工作,2004年省电视台'相约花戏楼'栏目和央视四套'华厦文明'栏目相继到含山拍摄介绍含弓戏的专题片,他是积极的参与者。同时,他还和剧团其他老同志一道成功地组织召开了含弓戏剧团建团50周年联谊会。2004年8月,县编委批准设立含弓戏研究室,在3年时间内,每年给予2万元活动经费。县局领导安排他担任含弓戏研究室主任,从此他更如鱼得水,在含弓戏研究、保护这一领域游刃有余了。

2007年4月20日,含弓戏研究室正式挂牌,恰逢赶上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申报工作,为了将含弓戏顺利挤进这一行列,他没日没夜地工作,走访老艺人,跑档案馆查资料,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搜集整理了含弓戏演员排练、演出的照片、实物、唱腔、剧本曲谱等珍贵的文史资料,高质量地完成了申报的各项基础工作,一次性获得通过,在全市仅此一家。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含弓戏,陈礼清还积极做含弓戏的宣传鼓动者,他搜集整理的《那一年,含弓戏搬上舞台》被2006年第三期《安徽群众文化》采用,搜集整理的传统剧目《刘二姑吵嫁》整本剧被省艺术研究所《新戏剧》杂志刊载,同时,他还在《巢湖日报》、《含山文史资料》第二辑上发表了大量的介绍含弓戏的文章,协助县组织部门拍摄的含弓戏电教片获全市一等奖。

陈礼清清楚地知道:研究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传承。为了让含弓戏能够后继有人,他积极探索多途径培养人才机制。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他辅导的县职校过梦妍、葛莜两同学登上了全县'六一'文艺演出的舞台,演唱的含弓戏《西宫词》,受到含弓戏老艺人、国家二级演员马正德的高度评价。与此同时,在县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他又积极与环峰小学联系,并最终与校方达成了开办含弓戏兴趣班的协议,由学校挑选男女学生各10名作为学员,每周由他亲自讲授一堂课含弓戏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特征、代表作品等基础知识,并教授含弓戏的唱腔及基本功,从而造就出一大批含弓戏的兴趣者和传承者。

为您推荐

含弓戏濒危状况

含弓戏已有200多年历史,因起源于含山县、以弓弦(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故名含弓戏。它以古朴典雅的优美曲调、细腻淳朴的演唱赢得了广大观众。后来,含弓戏因种种原因濒临失传。该县于去年着手对含弓戏实施'抢救',成立了'含弓..

五音戏濒危状况

(一)新中国建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关怀下,五音戏在其传承,发展,弘扬过程中,取得较大成绩。但因随邓洪山先生东移,加入淄博五音剧团,在五音戏的发源地—历城区华山镇一带,五音戏的影响及其该剧种在广大群众心中的印象也目益淡化..

铜鼓十二调濒危状况

一、随着现代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铜鼓乐面临着新文化的冲击,城乡人民忙于各种生活途径,年轻人已不再用心学习敲击铜鼓调,往往热衷于现代的流行音乐,年轻人对古老的铜鼓调日愈生疏,铜鼓调有着先行自然消亡的危险。 二、外来文..

抚州采茶戏濒危状况

弦子腔濒危状况及保护计划

在平利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文化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发掘、抢救工作,但仍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1、随着现代传媒的多样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作为弦子腔原生态表现形式,在民间逐渐消失。 2、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相继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