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弓戏历史沿革

起源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含山一带有一些演唱曲艺滩簧的盲艺人。三五人一队,卖唱于街头苍尾、茶坊酒肆,曲目有《李玉莲卖大布》、《孟姜妇女送寒衣》、《王祥卧冰》、《卖油郎独占花魁》等。后盲艺人黄应龙、江凤英等以这些民歌、小调为曲调,使听者感到新颖别致,影响逐步扩大,学艺者渐众,金少春、袁小芝、晕道海、黄秀珍等均是一起者。他们编演了《安安送米》、《王智贞描容》,以及《白蛇传》中的《游湖》、《赏午》、《水漫》、《合钵》、《祭塔》等小戏和折子戏,称为'含弓戏',唱腔音乐上则更多地吸收各种民歌小调于滩簧之中。

曲折发展

约于咸丰年间(1851-1861),含山连年荒旱,一些艺人外出至芜湖谋生。清唱形式的含弓戏在那里遇到了'复弓'、'苏弓'(今梨簧戏的前身)之竞争,同时三者间又相互影响,彼此交流。含弓艺人张良春、徐老五、金学坤、侯先生等发展了新的'西宫调'等唱腔,当时被称为'清唱的含弓戏'。辛亥革命后,含弓戏渐趋衰落,抗日战争期间几乎销声匿迹。建国后,经有关部门抢救,记录整理了一批传统剧目。含山县并成立专业剧团,培养了一批新演员。

为您推荐

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行

  《梁思成 林徽因》是一部优美动人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主创们用了将近三年多的时间搜集和整理资料,拜会“梁、林”的亲属和好友,走访他们曾经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努力去感受两位学者的生命体验和精神世界。片中两位主..

拼布艺术历史的发展

  拼布艺术长久发展以来与市场营销等行为方式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在日本的推展成功,也传播到了南亚和韩国等周边亚洲国家。现在,拼布也逐渐进入中国市场,首先在台湾,然后逐渐被中国内陆地区接受和发展。现在在中国广州大学..

山西开花调的历史背景

  山西是民歌的海洋,提到山西民歌就不得不提到以下几个地方:河曲以山曲闻名,左权以小调出彩,祈太的秧歌扭一扭,让人不想走,船工号子唱一唱,让人有力量。这其中又以左权县的开花调最有特色,左权的开花调在2006年被评为第一批..

擅长历史人物故事画

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艺术史是在艺术和艺术家的发展中考察历史的。中国木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不少初具雏形的木雕工艺品。我国木雕作品日臻完美,特别是明清木雕工艺已非常成熟和精湛,主题也拓展到了生活风俗、神话故事..

传统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用途

  1.传统剪纸艺术的由来   中国的剪纸艺术,传说起源于西汉,汉武帝为了纪念去世的宠妃李氏,请民间的术士使用麻纸(因为当时人们只会用麻纤维造纸)剪了一张李妃的影像,用于追思,据说这就是中国最早剪纸的由来。东汉元兴元..

拼布艺术及拼布服饰历史的回顾

  (一)拼布及其艺术特色   拼布也即为将不同的布料进行拼接起来,以形成新的服装。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变废为宝”是一种意思。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很强,创造力也很强。而且也是现在人们生活中所普遍使用的一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