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簧传说

关于竹簧,各民族都流传着许多美好的传说。
竹簧

在拉祜族山寨,古代有两家以狩猎为生的邻居,相处非常和睦。这家有个男孩叫扎缇,那家有个女孩叫娜屋,从小一起玩耍,长大后十分相爱。后来两家有了隔阂,孩子们只能在夜晚相会,两家父母知道后,便在园地中间修起一道篱笆,两个孩子再也不能在一起歌唱、谈笑了。有一天,娜屋手抚竹篱,碰着一片裂开的竹篾,发出悠扬的乐音,聪明的娜屋和扎缇,细心选好几片竹篾,按照自己说话的节奏拨响篾片,又进而把竹篾放在唇边,一边弹拨,一边轻语,传递着相爱的深情。不幸的是,两家的不和,使他俩未能结为夫妻,最后食毒草悲愤而死,但他们弹奏的响篾,却世代流传着。在滇西北的丽江纳西族,据说很早以前,生活在这里的人特别困苦,尤其到了纳西木代王朝统治时期,人们对这个暴君更加忿恨,遇在一起,就互相倾述内心的痛苦,控诉对统治者的不满。统治者害怕人民起来造反,就下令禁止人们在一起交谈,违者就割舌斩首。但是,聪明智慧的纳西族人民,用竹子做成响篾来代替语言,通过互相吹奏来表达思想感情,倾诉内心的愤恨。从此,响篾就像火把一样迅猛地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烈火,激励人民起来与封建统治者进行斗争,响篾就这样在雪山脚下传开了。在台湾高山族的泰雅部族中,流传着创世纪的神话传说,相传'卑南天王'作部落盟主时,即有了竹簧。云南景颇族更传说着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竹簧这种乐器。在晋人葛洪的《神仙传》里,有一个王遥的故事,说'王遥登小山,入石室,中有二人。遥既至,取弟子所担箧发之,中有五舌竹簧三枚,遥自鼓一枚,以二枚与室中人鼓之,良久遥辞去,收三簧,皆纳箧中。'在这个神话故事里,还提到了有五舌竹簧。

为您推荐

竹簧备受喜爱

竹簧是少数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乐器,除用来弹奏爱情曲调外,还用来弹唱反映生产、生活的各种民歌、小调,叙述人们从播种、耕耘到收获的辛勤劳动,歌唱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睦。它还可以同芦笙、葫芦笙等乐器一起,为民间舞蹈伴奏..

竹簧制作工艺

竹簧用质地坚硬、干透的竹片削制而成。根据簧片数目的不同,有单片竹簧和多片竹簧,因演奏方法不同,有用手指弹拨和用丝线抻动的竹簧,根据形状和头部样式的不同,又分为凸头形、网针形、平头形、锥形和管状等多种。 凸头形竹..

竹簧不同称呼

我国各少数民族,对竹簧都有自己的称呼。彝族称和贺、冲,拉祜族称阿塔,纳西族称控孔、可谷、古谷,僳僳族称马锅、哈列列、齿却、曲曲,傣族称比埋,哈尼族称阿也、拉吉、和托、恰尔的、拉核、马嘎、驾耳,景颇族称占共,佤族称合浪..

竹簧演奏

竹簧历史

竹簧,远古称簧。先秦重要史籍《世本》中载有'女娲作簧',说明我国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竹簧就产生了。《礼记》:'仲夏之月……命乐师……调竽、笙、簧'。《乐记》也说:'弦匏笙簧会守拊鼓'。簧在古代和竽、笙等乐器相提并..

竹簧传说

关于竹簧,各民族都流传着许多美好的传说。 竹簧 在拉祜族山寨,古代有两家以狩猎为生的邻居,相处非常和睦。这家有个男孩叫扎缇,那家有个女孩叫娜屋,从小一起玩耍,长大后十分相爱。后来两家有了隔阂,孩子们只能在夜晚相会,两..

竹簧简介

竹簧,又称响篾、吹篾、弹篾、口琴、口弦。历史悠久,形制多样。是我国彝、拉祜、纳西、傈僳、傣、哈尼、景颇、佤、布朗、怒、独龙、基诺、普米、苗、藏、珞巴、羌、哈萨克、回、高山、黎和汉等民族综合奏体鸣乐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