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经音乐流行于云南多个民族,每一地区都有独立成套的各类曲调。'曲牌'有的来自唐诗宋词,大量的是明清的时调小曲,还有一部分散见于各种戏曲剧种的曲牌曲目。随着滇剧的发展,各地洞经音乐的部分曲牌,还被滇剧所吸收。
洞经音乐集吹、拉、弹、唱、念、法、唱、拜、祭于一身。旋律古色飘香,格调庄严肃穆,唱腔清脆、圆滑,具有滇戏剧曲韵味,又兼佛教道教音乐风格,既能表现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场面,也能表现优雅婉转的意境,既能登上大雅之堂,也能为民间演奏,因其旋律优雅动听,音韵自然流畅,被称为'雅乐'或'仙乐'。
洞经音乐由地方上的艺人或音乐爱好者的业余音乐组织集体演奏,每年农闲至冬月,有例行'坐会',平时因贺寿、婚嫁、喜丧等活动也受邀演奏。
为您推荐
历史悠久,汉族地区所用乐器分文、武,乐队庞大,乐曲风格优美、朴实、典雅。它以谈演道教经文《文昌大洞仙经》得名,道教经书分为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分别是道教三清尊神传下,所以道教经书称为洞经,演奏唱颂经书中诗赞的音..
洞经在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以及缅甸等华侨居地均见流布,西昌的洞经文化与当地的移民文化相融合,具有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云南曾经从西昌学习洞经并礼请洞经经文回云南。近代以来,洞经音乐急剧衰落,经毁曲失,一切陈设..
花灯音乐分器乐、声乐两大类。声乐中又分为灯调、正调、杂调、小调4类。古代花灯曲调有些已经失传,现用书面记录下来的不同曲调尚有560多种。灯调分请灯、启灯、出灯、看灯、会灯、送灯、烧灯等,是带祭祀性的。正调是带..
笔者在此文的完成过程中,曾走访了畲族自然乡与一些周边地区,在寻找原生态山歌的演唱者上大费周折,流传下来的词虽不在少数,但在曲调的传承现状上已经不容乐观。
中国是一个少数民族如此之多、原生态音乐文化如此纷繁而富..
中国首部畲族音乐学术专着《畲族民间音乐》,已经在畲族聚居的福建宁德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对于中国畲族民间音乐的研究和保护、传承与发扬,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上出现的首部《畲族音乐史》,也是福建..
畲族居住在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的部分山区,人口368832人(1982年统计)。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仅广东东部极少数畲族使用苗瑶语族的布努语。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其中又以山歌居多,通称“果”,亦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