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高山戏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陇南地区五一秦腔剧团创作、排演了一大批高山戏剧目参加全省戏剧调演(汇演)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
特别是1975年创作、排演的现代高山戏《开锁记》参加了全国文艺调演,使陇南高山戏走向了全国。从此,高山戏被确定为中国360多个剧种之一。新时期以来,陇南地区五一秦腔剧团继续对高山戏进行探索和研究,先后创作和排演了现代戏《婆媳情》和历史剧《西峡颂》,使高山戏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这次参加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暨西北地方戏曲汇演的三出戏,更标志着高山戏已走向成熟。
参加这次汇演的三出高山戏中,现代高山戏《县长吃面》反映刚参加过排污工程劳动的副县长谢绝海鲜大宴而来饭馆吃面,在一碗面中突现出自省、自勉、自励的公仆形象,真所谓'酒店观世事,杯中有乾坤。为官真公仆,方暖万民心。'现代高山戏《锦屏山下》反映外出打工的山里人王大川回家探亲,途中拾得现金却被人冒领。失主山村姑娘春燕闻知此情,痛不欲生,原来这是乡亲们为她凑的赎身钱。王大川深表同情解囊而去,而冒领此钱的却正是春燕的恋人唐云。最后春燕抛弃了唐云,随大川回乡。剧情在高尚与卑劣的反差中演进。新编古典高山戏《苏武归汉》通过赞扬苏武魂系汉室的高风亮节和胡女以死徇情的侠肝义胆,表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这三出戏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对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加这次汇演的三出高山戏不仅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有相当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改编者对原作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戏剧情节集中,人物性格鲜明,结构严谨紧凑,唱词通俗朴实。作曲在不失高山戏原有风韵的基础上,适应表现剧情需要进行了较大幅度的革新创造,使唱腔曲调更加丰富多彩,优美动听,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导演为适应表现现代生活的需要,对原来高山戏的表演程式也进行了大胆革新。比如在《县长吃面》中,老板娘拿着手机边打边唱边扭摆,显得十分潇洒,很有现代气息。在《锦屏山下》中,舞蹈表演采取了意象转换的方式,歌舞队进入剧情伴唱伴舞,一会儿表示群山,一会儿表示花木,一会儿替代剧中有关人物,与男女主角对话或对唱,显得非常灵活,又能烘托气氛。三出戏的演员虽然都是青年新人,但表演都较洒脱利落,很具发展潜力。舞台美术设计无论是锦屏山下的山石、河流、花草、树木,还是北海边上的蓝天、白云、穹庐、毡墩,都很简洁优美,创造了典型环境。这一切都表明,高山戏发展到了今天已经走向成熟,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唱腔体系和表演程式,不仅能演历史剧,而且能演现代戏,不仅能演折子戏,而且能演大本戏。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