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平弦戏起源

平弦戏,青海地方剧种,民间坐唱艺术。创建于1961年。由曲牌联套体结构的坐唱曲艺发展形成。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三弦定弦格式属于民间定弦法中的'平弦'而得名。主要唱腔为'赋子',俗称'西宁赋子'。流行于以西宁为中心的湟中、平安、湟源、大通、互助等地。唱腔属于联曲体,除'赋子'外,尚有'背宫''杂腔''小点'等。以杂腔曲调较多,包括离情、风阳歌、罗江怨等20多支。有《沙落雁》、《楚王宫》等10多支器乐曲牌。

平弦戏在艺术实践中,从第三人称的叙述变为角色的自我抒发,以平弦曲艺音乐中的杂腔为主形成平弦声腔。它继承和发扬了平弦曲艺音乐的长处,同时吸收了青海越弦、贤孝等曲艺音乐和民间小调中的曲调成分,增加了打击乐器,在音乐结构上形成了曲牌联套和板式变化相结合的模式。

青海平弦的演唱形式主要由一人手敲瓷碟,以第三人称叙述演唱,过去只有男声,1949年以后才逐渐有极少数的女声演唱者。为保持平弦音乐的特色和风味并适应男女分腔的需要,对板、三弦进行了改造,扩大了板胡壳,缩短了三弦杆,音色较为协调。传统曲目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韵文,内容广泛,多取材于元、明杂剧和民间传说,故事及历史演义。平弦剧当时并无专业艺人,大都由艺友们相聚弹唱,节假日、业余时间在茶馆或家里自唱自乐,或被人请去为嫁娶、寿诞助兴,或为丧葬醒灵等等,因而活动的范围比较广泛。

为您推荐

青海平弦戏发展走向

青海地方戏曲音乐以坐唱曲艺'平弦'音乐为主基调,在形成青海地方戏风音乐之前,广泛吸收了青海河湟民间小调、曲牌、社火、秧歌等音乐,并借鉴了国内其他剧种之后才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的。 随着大小不同剧目的深入引进,青海..

青海平弦戏代表作《青海情》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第四届曲艺艺术节上,青海平弦第一次登上了首都长安大剧院的舞台,受到曲艺家们和观众的好评。 这次由青海省文联曲协和中国曲协选演的节目,是西宁市文艺家谢承华创作的青海平弦《青海情》,由青海省中..

青海平弦戏平弦戏的发展

2014年,国家文化部对青海省平弦戏和皮影戏《红罗传》给予的126万元扶持资金。 发展平弦戏,如果仅盯着专家、内行、戏迷,仅满足他们的需要,对青海平弦戏来说可能永远凑不齐满满当当的一场观众,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所以我..

青海平弦戏平弦戏

青海平弦戏主要特点

地方戏的音乐唱腔是剧种与剧种之间区分的主要标志。平弦音乐虽有十八杂腔曲调作为基础音乐,但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戏剧舞台上的表演程式、人物性格,创作出适合自己剧种的演唱、表演等一整套音乐唱腔体系。这并不是照搬照..

青海平弦戏剧种介绍

平弦,青海地方曲种,民间坐唱艺术。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三弦定弦格式属于民间定弦法中的'平弦'而得名。主要唱腔为'赋子',俗称'西宁赋子'。流行于以西宁为中心的湟中、平安、湟源、大通、互助等地。唱腔属于联曲体,除'赋子'外..

青海平弦戏平弦

平弦是青海地方曲艺中影响较大的曲种之一。它又叫'赋子',或名'赋腔'。这是因为在它的众多曲调中,最基本的一个曲调的名称叫做'赋子'。它的曲调优美,绚丽典雅,曲词格律严谨,诗词化程度较高,可以说是青海地方曲艺中的'阳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