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学者研究考证,从南音的曲牌名称、格调韵味和所用乐器的制造特点、演奏姿势等方面看,都足以说明南音与唐宋大曲、法曲、宋词、元散曲有着密切关系,'是一部立体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它保留着唐宋古典曲牌,有浓厚的中原古乐遗风,间或融入某种异域情调。
南音所用的主要乐器洞箫又称'尺八',十目九节,其长0.6米,延用唐箫规制,声韵浑厚深沉。前几年日本'尺八'演奏团来泉州访问,就是自称要来'尺八的故乡'寻根觅源的。演奏南曲的琵琶(南琶),弹奏时采用横抱姿势,与竖抱的北琶迥然而异,却和泉州开元寺内的飞天乐伎及敦煌壁画上的飞天造型十分相似。南音的二弦与魏晋'奚琴'相似,拍板与唐以前的'节'相同。而用闽南话演唱南曲,其中就有许多中原古语的词汇和音韵完好地保存至今。
泉州南音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这与汉代'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表现形式一脉相承。其工尺谱记法自成体系,是古代音乐记写形制之遗存。横抱演奏的曲颈琵琶、十目九节的洞箫、二弦、三弦击拍板等,也都因袭古乐器遗制。南音曲目有器乐曲和声乐曲两千余首,蕴含了晋清商乐、唐大曲、法曲、燕乐和佛教音乐及宋元明以来的词曲音乐、戏曲音乐等内容。南音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音韵。演唱时讲究咬字吐词,归韵收音。南曲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幽雅,委婉深情。
泉州南音由'大谱'、'散曲'和'指套'三大部分(俗称'指'、'谱'、'曲')构成完整的音乐体系。'指',即'指套',亦称'套曲',是一种有词、有谱、有指法(即琵琶弹奏指法)、比较完整的套曲。每套套曲由两首至七首散曲组成,以音乐的'管门'和'滚门'归类编成套,共50大套,主要有《自来》、《一纸相思》、《趁赏花灯》、《心肝拨碎》、《为君出》5套。'谱'是有标题的器乐套曲,附有琵琶弹法,是有标题的器乐套曲,没有曲词,以琵琶、洞箫及二弦、三弦为主奏乐器。每套包括三支至十多支曲牌,共16大套。内容多为描述四季景色、花鸟昆虫或骏马奔驰等情景,其中着名的有'四'(《四时景》)、'梅'(《梅花操》)、'走'(《八骏马》)、'归'《百鸟归巢》)4套。'曲'即散曲,又称草曲,只唱不说。有谱、有词,一般由琵琶、洞箫、二弦、三弦等四件主要乐器伴奏。内容大致可分为抒情、写景、叙事三类。曲词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唐传奇、话本和宋元及明代戏剧人物故事,其中《山险峻》、《出汉关》、《共君断约》、《因送哥嫂》等曲目广为流传。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