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城戏生长于泉州本土,艺术上受泉州民间艺术的哺育,其表演艺术,提线木偶对它的影响尤深。打城戏早期的音乐、唱白以及科步,带有浓厚的木偶戏表演风格。其表演动作多侧重于跳跃跌打和武打杂技,有时也表演一些少林拳技。其武打的高超技艺,与传统的南少林拳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为南少林拳术在泉州的活文物,在闽南民间戏曲中独树一帜。后期武戏受京剧的影响,较多采用京戏的武技表演;文戏则吸收了梨园戏和高甲戏的某些科步动作来丰富自己。该剧种的生、旦、净上下场都要念场诗。韵白较多,唱白发音较重,但比高甲戏轻柔,接近口语。此外,它还有其他剧种所没有的'开大笼',里面装关表演各种类型舞蹈节目的衣套,可随演随用,别有一番生动情趣。打城戏的音乐曲调,是在道教法事中的法乐、道情调乐曲、打击乐和佛曲的基础上,大量吸收木偶戏音乐曲调混合而成的,是泉州民间文化的艺术珍品。后来虽然也加进一些南音和民歌,但仍以傀儡调为主。既有地方特色,又有自己风格。
为您推荐
简介
法国作曲家。1888年5月27日生于巴黎,1979年7月3日卒于圣特罗佩。1907年他观看了C.德彪西的歌剧《普莱雅斯和梅丽桑德》后,决心献身于音乐事业,入巴黎圣歌学院学习,直到1914年。1917年起,迪雷曾一度是法国'六人团'的..
'打城'仪式通常是在和尚道士打醮拜忏、做功德超度亡灵圆满的最后一天举行的,叫'打桌头城'。道士在做功德超度亡灵时,桌上扎一个纸城,寓意亡灵囚于城中受苦,救苦道士要引渡亡灵出城,最后破城门而入,救出亡灵。其方式是一女子..
打城戏又称法事戏、和尚戏、道士戏,发端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2年)。原为僧、道法事后的余兴,以后逐渐由法事仪式而搬上舞台,流行于泉州、晋江、南安、龙溪及厦门、金门等地。它是融合释、道二教的法事活动形式而形成,为全..
简介
奥涅格(1892-1955)法国'六人团'的另一位成员奥涅格的名字是以交响诗《太平洋231号》和清唱剧《大卫王》的成功而享誉世界乐坛的。他的创作有明显的新古典主义倾向,结构、和声、旋法等手法比较接近一般听众的审美..
简介
米约(1892-1974),法国'六人团'成员。1892年9月4日生于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生长在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7岁开始学小提琴,后入巴黎音乐学院学小提琴和作曲。他交有许多作家和画家的朋友,尤其是诗人克洛代尔对他的影..
六人团,指二十世纪前期法国六位作曲家,即奥里克、迪雷、奥涅格、米约、普朗克、塔勒费尔。初由法国音乐评论家科莱于1920年提出。六人共奉萨蒂为宗师,在创作上反对印象派捉摸不定的笔触,提倡简洁、鲜明的风格,并间有复古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