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阁
民间脑阁艺术,在'文革'的'破四旧'中也同其他民间艺术形式一样遭到了严重的摧残,绝迹了近30余年。近些年随着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程在各地实施和落实,脑阁这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才渐渐展现出来,在各地区的元旦、春节、元宵节等民间节日庆祝活动中逐步有了脑阁艺术的身影。
但是,从目前民间脑阁艺术的现状看,令人堪忧。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没有引起有关方面和部门应有的重视,基本处于无组织状态。靠村民中的一些热心人自发组织,自行展演的情况比较普遍,由于演出有一定费用和风险,因此积极主动参与的人在逐渐减少。二是展演的节目陈旧、雷同,没有改进和创新。年年就那么几样戏,舞步、服装和道具也没有变化,观赏的人们也在逐年减少。三是脑阁队伍先天不足,后继乏人。在许多农村中一些年轻人对这门民间艺术不屑一顾,认为是老掉牙的东西,无需传承。在客观上,脑阁还局限在它的组成上。脑阁的演出一般是由父子或父女之间组成,无亲属关系的一般难以组合。'色芯'的角色要求漂亮、伶俐,'色脚'的角色要求身强体壮、舞姿优美。此外,平时也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外出打工,即使脑阁热心者也挤不出更多的时间演练脑阁技艺。
为您推荐
中国的合唱艺术可以说是音乐领地中最年轻的家族。黄自先生于1933年写的清唱剧《长恨歌》是最早的大型合唱作品之一。作曲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后很快传遍了全中国。他的《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
参军戏的肇始,或谓在东汉和帝时,或谓在后赵石勒时,两说虽各有所本,其间人物情节却互有相近是处。论者对之尚有争执,未衷一是,但其起源较早,则是大抵可以肯定的。傀儡戏或谓始自汉初,或谓起自汉末。汉初之说实近于想象,殊难置信..
海州民众演唱小曲的习俗由来已久。明代嘉靖、隆庆以后,海州五大宫调逐步形成并走向成熟,随盐业河运广为流传。由于地处苏、鲁接壤处,海州成为江淮方言和北方方言的交汇地带,历史上南北方的小曲杂调均在此流传生根,呈现出既..
滇剧的发展,已经历了清代、辛亥革命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个阶段。清代,是滇剧孕育、形成发展到逐步兴盛的时期,继前边提到的3个滇剧班子之后,又出现了泰洪、庆寿、福升等戏班,曲靖地区也出现了玉林班。到了光..
川剧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在戏曲声腔上,川剧是由高腔、昆腔、胡..
1965年,北京民族乐器厂乐器制作师许学慈,精心研究面板的薄厚和弧度,克服技术和材料上的重重困难,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张电扩音独弦琴。在共鸣箱琴首一端,底板上开方形出音孔,内置拾音器和扬声器(也可外接扩音设备),音量显着增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