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艺术始于远古洪荒时代,是在人们的劳作中,为了陶冶情操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到后来书法诞生后,二者共同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中华艺术门类,书画便由此诞生了。古代的画家们在漫长的书画创作历史中,不断地探索、感悟,以至于后来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书画发展史。
古代书画
神话时期
相传早在远古时代,在黄河流域两岸的沃土上,由于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出现,随即便萌发出了灿烂的文明曙光。一位名叫'史皇'的大臣他学识渊博又富有艺术天赋,黄帝让他描绘日、月、星、辰、山、河、湖、海、鸟、兽等形象,以及世间各种各样的物象。史皇创作的图画,深受百姓的喜爱,在当时得到广泛流传,此后,人们把这些五彩缤纷的图画描摹到服饰上,还刻绘到各种生活所用的陶器上。史皇作画的传说在史料上也有所记载,考古学家为此也提供了许多有力的实物佐证。
先秦时期
夏、商时期的绘画成就主要体现在青铜器的纹饰图案上,对人们的生活起到装饰作用,实用性很强。在西周时期期出现了壁画,在祠庙的墙壁上创作重大的历史题材和帝王画像。到了春秋中晚期,青铜器上的纹饰图案变得清秀,壁画艺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一些公卿祠堂及贵族的宅邸中已开始出现人物活动的纪实性壁画,形成了壁画创作的高峰期。战国时期,出现了绘画的第一种形式——帛画。这是人类首次在帛上作画,为中国乃至世界绘画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秦汉时期
秦汉有厚葬的习俗,因为促进了壁画、墓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广泛发展,此类作品兼有绘画和雕刻两种特征。帛画在汉代显现出别开生面、异彩纷呈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漆画从技法到形式都趋于高超,人物、山水、动物题材展现于画面。放达清通,超迈隐逸的'魏晋风度'对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独立的山水画开始形成。晋代的书法家们天资聪颖,勤奋研习书法艺术,是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高峰期。在这期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后世称其为'书圣'。王羲之的不朽之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隋唐五代时期
隋代的书画风格,承前启后,具有'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特点。来自南北大地的画家云集于京师,大多擅长宗教题材,也描写贵族的生活习俗。把现实人物的活动置于自然环境之中加以表现,成为新的时代风貌。其中,着名画家展子虔首次将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科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山水画从此独立成科,成为了三大画种之一。唐代是中国古代书画的又一鼎盛时期,唐朝书画在隋朝书画的基础上获得了全面发展,人物鞍马画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先后成熟,花鸟与走兽也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可以说,画种纷呈,多彩多姿,名家涌现,各擅胜场。
两宋时期
北宋立国之初,继承前朝遗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画院机制。随着宫廷画院的建立与发展,当时活跃于民间的艺术家们也纷纷聚集到汴京,应募受召而进入宫廷。北宋末年徽宗赵佶当政时期画院发展至极盛。两宋宫廷绘画以花鸟、山水两科最为发达,并成为宋代艺术的主流。北宋画院以花鸟画最盛,黄筌的花鸟画工致细密、极富宫廷富贵华丽气息,是北宋前期的主体风格。至徽宗时期,以崔白为代表的花鸟画新体格出现,才使这一局面得以改观。南宋花鸟画基本承诺了北宋风格,并无实质性的转变。两宋山水画主要继承了五代荆浩以水墨为主的北派山水画传统,着名画家有李成、范宽、燕文贵、许道宁、高克明、郭熙、李宗成、王诜等。除这些长于北派山水画创作的画家外,北宋时期还有擅长湖山小景画创作的
元代
元代没有设立类似五代、两宋的翰林图画院,然也征召一些画家服务于宫廷,如在京城大都(今北京)'袛应司'下设立画局,内有'提领五员,管勾一员,掌诸殿宇藻绘之工'(《元史·百官六》)。但人数极少,制度远不及宋代完备,地位也甚低,类似画工。至于像'奎章阁学士院'下设的'群玉内司',也只掌管收藏图书宝玩,不是一个书画创作的专门机构。因此,元代宫廷绘画的创作远逊宋代,风格也主要承继唐宋,无更多新创。而大部分文人士子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转而隐居山林,以书画自娱,或厕身民间,成为以画为生的职业画家,这批画家,主要继承文人画传统,遂使文人画逐渐占据画坛主流。一些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也多追宗文人画传统,有力地推动了文人画的传布。
文人画兴起的主要特点,一是在取材上山水画盛行,人物画相对减少,花鸟画中的枯木竹石和梅兰题材流行,异常突出绘画作品的文学性。二是在师承上主要宗法唐、五代和北宋,强调要有'古意'和'士气',反对'作家气',摒弃南宋院体即所谓的'近体'。三是在创作思想上进一步发展了苏轼、米芾、文同等文人的绘画传统,主张'遗貌求神',不强调形似逼真和刻意求工,而追求物象的内在神韵;同时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把自然景物当作抒写画家自身思想情趣的载体,这与宋画对于自然景物的刻意求工,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四是在笔墨上以简逸为胜,擅用水墨法,突出笔情墨趣,重视书法趣味,并将诗、书、画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国画的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以及由于社会急剧变化随之带来的审美趣味的显着变化。
明朝时期
明代画坛沿着元代已呈现的变化继续演变发展,文人画汇成洪流,并形成诸多流派;山水、花鸟题材流行,人物画衰微;水墨技法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了笔墨表现力;创作宗旨更强调抒写主观情趣,追求笔情墨韵。
明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呈现出较鲜明的阶段性和流派的更迭性。
明代前期约从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主要有三大体系: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宫廷'院体'绘画;由戴进、吴伟创立的'浙派'绘画,主流为'院体'、'浙派',承南宋马、夏传统。中期从成化至嘉靖前后(1465—1566),苏州崛起'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形成声势煊赫的'吴门派',弘扬文人画传统,唐寅、仇英兼取'院体'、文人画之长,形成新的面貌。后期自嘉靖以后到崇祯年间(1567—1644),文人写意花鸟画迅猛发展,出现陈淳、徐渭等名家;山水画以张宏为代表,延续吴门画派的辉煌,并将文人画引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人物画出现了崔子忠、陈洪绶等人的夸张奇古新风,曾鲸在肖像画领域创'波臣派'。
清朝时期
清代画坛已由文人画占主导地位,山水画科和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更多画家追求笔墨情趣,在艺术形式上翻新出奇,并涌现出诸多不同风格的流派。
清代绘画的发展大致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从顺治到康熙年间,有被称为'正统派'的'四王'画派,承董其昌衣钵,以摹古为主旨,讲究笔墨形式;号称'清初四僧'的弘仁,髡残,原济,朱耷,强调抒写主观情感,个性鲜明,艺术上不拘一格,独特新颖;南京地区以龚贤为首的'金陵八家',形成富地域特色的画风。中期为乾隆、嘉庆年间,宫廷绘画活跃一时,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扬州地区出现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新思潮,崇尚水墨写意画法,追求狂放怪异的格调,擅画'四君子'题材和花鸟画。后期自道光至光绪年间,画坛以新兴的商业城市上海和广州最为活跃,上海地区涌现出赵之谦、虚谷、任熊、任颐、吴昌硕等名家,形成所谓的'海派';广州以居巢、居廉发轫,近代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继之,逐渐形成'岭南派'。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