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历史来源



埙,乐器也。以土为之,六孔。--《说文》。字亦作埙。

埙箫管。--《周礼·小师》。注:'大如雁卵。'

调竽笙埙箎。--《礼记·月令》

伯氏吹埙,仲氏吹箎。--《诗·小雅·何人斯》

如埙如箎。--《诗·大雅·板》。注:'其声平下,与箎相谐。'

礼乐埙坎音也。--《白虎通》

凡六孔,上一、前三、后二。--《新定三礼图·投壶图·埙》

又如:埙箎(埙为土制乐器,篪为竹制乐器,埙篪合奏声音和谐。后用以表示兄弟和睦,也代指兄弟)

埙(埙)xūnㄒㄩㄣˉ

郑码:BJLO,U:57D9,GBK:DBF7笔画数:10,部首:土

使用民族:汉族

为您推荐

合阳跳戏历史

草创时期 跳戏草创于金、元时代,清代合阳翰林安锡侯诗云:'舞蹈跻春台,溯源金大定。铙鼓传呵护,时和庆年丰。'据合阳行家庄村跳戏的老艺人党正杰等口述,该村有跳戏演出活动,可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这时该村已有..

河北鼓吹乐历史溯源

河北鼓吹乐 鼓吹乐的初创阶段不晚于汉初。班氏家族称雄于西北时,班壹已经用了鼓吹乐(刘《定军礼》),它的来源就是西北民族的马上之乐。至汉武帝时,鼓吹乐中的'横吹',还从西域音乐《摩诃兜勒》中汲取创作素材;六朝时亦与'北..

参军戏历史沿革

唐代除了歌舞戏的铺衍,还有参军戏的兴起,它是在俳优表演的优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参军戏名称来自一名犯官。因他原是个参军,故曰参军戏。在实际演出中,参军一词已失去了官职的含义,而衍化为就角色名称,并形成一种固定的格式..

津门法鼓历史渊源

鄂西柳子戏历史起源

雍正十三年,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清军大兵压境,土司王田如自缢,致使各戏班风吹云散,少部分流往恩施,大部分流向湖南。柳子戏班,除走马、铁炉属麻寮土司有所保留外,关内戏班尽随舅入湖南边境,自此关内无柳子戏班。约同治年后少数..

鄂西柳子戏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柳子戏是山东古老剧种之一。早在明万历年间,就有沈德符(1578-1642年)在《野获编·时尚小令》中记载:元人小令,行于赵燕,后流传各地。自宣德、正统至成化、弘治年间,中原流行琐南枝、傍妆台、山坡羊,之后又有耍孩儿..

抚州采茶戏历史渊源

赣东大地历来颇盛'新春灯节,秋熟迎赛'之风,抚州采茶戏从茶灯戏发展而成,宋元之后,杂剧和南戏侵衍临川,明代万历年间戏班唱'海盐腔'、'宜黄腔'且演唱《临川四梦》至清朝,大批湖北灾民入赣带来黄梅腔,诸多声腔混合,加之地方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