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铜鼓始终与布依族的生活、文化样式联系在一起。中国历史上许多古乐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逝,但布依族地区的铜鼓音乐文化却传承下来,保留至今。铜鼓十二调是内容丰富的古代音乐作品和古代音乐信息的宝库。
现代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人们的审美方式迅速改变,自古流传的布依族铜鼓调现已少有人知,很难引起年轻人的兴趣,铜鼓调的传承已处于濒危状态,亟待抢救、保护。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一、随着现代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铜鼓乐面临着新文化的冲击,城乡人民忙于各种生活途径,年轻人已不再用心学习敲击铜鼓调,往往热衷于现代的流行音乐,年轻人对古老的铜鼓调日愈生疏,铜鼓调有着先行自然消亡的危险。 二、外来文..
铜鼓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毫微秒光辉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南部、中部、西部的布依族地区,每个大寨或大姓都有一面或数面铜鼓。据志书记载,布依族先民在2000年前,就开始铸造铜鼓了。近..
一、铜鼓调尚存,证明了古代布依族古老的音乐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以各种调式和简陋古朴的其它乐器相配合敲击而自成体系,仍延续着布依族古代的音乐血脉。铜鼓不仅具有很高的古代音乐学术研究价值,在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和..
铜鼓十二调 布依铜鼓是布依族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属于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用青铜铸造而成,常与唢呐、皮鼓、大镲、铙钹、锣木棍混合敲击吹奏,基本保存着古代乐器的演奏风格,具有布依族的民族特色。 贞丰县位于贵州省..
铜鼓十二调 布依族使用铜鼓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布依族先民就使用过铜鼓,只是这一时期还没有关于铜鼓的文献记载。但晋宁石寨山及相邻的江川李家山、楚雄万家坝、祥云大波那等地出士的铜鼓,许多学者认为应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