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跳戏跳戏剧目

跳戏剧目比较丰富,建国后收藏者一百余本。村与村不同,社与社有异。据说广场跳剧目原先有五、六百本,上台跳约三百余本。且多属故事完整、结构严谨的大本戏。故事内容大部分出自'列国'、'封神'、'三国'、'说唐'等说部。这些剧本以武戏为主,如《出祁山》、《平魏图》、《七擒孟获》、《齐国乱》等。其次是以反映爱情故事为主的文戏剧目,如《意中缘》、《十才子》、《浑哥闹房》、《升仙桥》等,人称'斯文戏'。其中《游列国》、《乐毅伐齐》、《庆顶珠》诸剧,虽剧名同于其它剧种,内容结构迥然有别,是跳戏的特有剧目。除此,便是开台演出的神、佛戏。这类戏,有许多特殊表演动作,是其它剧目所未有。跳戏剧目,各本唱(吟)词一段以四句为准,多则八句;上场'引子'两句;下场诗常为四句。跳戏中的唱词不叫'唱',叫'说'或'吟'。词句以七言为主,十言次之,四、六句式,仅作'引'、'诗';偶有骈体,或'夹竹桃'词格。跳戏脚色行当生、旦、净、丑俱全,尤重生、净。表演以舞蹈为主,一招一式,应节踏拍,动作古朴,风格粗犷豪迈。表演程式,主要有四种,即'上势'、'踩场'、'跑场'和'杀战'。上势,是每个学跳戏的演员最基本的底功。随着锣鼓击节,唢呐伴奏,一步一踏,按拍移行。各种脚色,如出一辙。上一个势要踏够十四个鼓点(小节),踩满四角,踏够五十六个鼓点(小节)。由于上势所到位置不同,又有手势、凹势之称,台左、台中为平势,台右为凹势。男角上势以上路架、立势、开弓、大展翅为其基本动作。女角上势,步态轻盈,以类似古代柔功拳术的表演动作为基础。孙悟空上势称猴势,以猴拳为主。观众把上势视为'见面礼',势上不好,便会减弱艺术效果。上势后才行升帐、落座、道白和吟诵,跑场,系武打表演程式,分跑半场、跑全场、跑花场三种。有的地方还把跑场叫'跑轮子'。武打叫'杀战',有'采杆子'、'盘刀'、'盘鞭'、'开四门'等形式。艺人讲究功底扎实,拳不出格,真枪真刀,明打实杀。不论对打、群打,必须严格循规守律,不许走乱阵角,不许任意乱舞,必须打准打响,不摆空架,以见真功,务求耐看。若有失误,损伤对手,只许赔偿,不许诉官。民国至今,逐渐更改,才使用了舞台道具。踩场,纯系文角表演程式,包括闺门旦、青衣旦、小生、须生、帝王等表演使用,一步一拍,以锣击节,唢呐伴奏。程式表演之后,才念对子道白,吟唱词,每句之间打击乐各敲两拍。

为您推荐

合阳跳戏广场跳

广场跳即哑跳,所跳剧目,只有人物、故事情节,而无台词,演员尽都化妆,带有音乐伴奏。哑跳讲究人多,凡经过训练的青少年,几乎都能参加,有时竟出现一百多人的演跳场面,例如:节目中有八员大将,一员大将各带八个兵卒,共需六十四人,如系双..

合阳跳戏跳戏剧目

跳戏剧目比较丰富,建国后收藏者一百余本。村与村不同,社与社有异。据说广场跳剧目原先有五、六百本,上台跳约三百余本。且多属故事完整、结构严谨的大本戏。故事内容大部分出自'列国'、'封神'、'三国'、'说唐'等说部。这..

合阳跳戏历史

草创时期 跳戏草创于金、元时代,清代合阳翰林安锡侯诗云:'舞蹈跻春台,溯源金大定。铙鼓传呵护,时和庆年丰。'据合阳行家庄村跳戏的老艺人党正杰等口述,该村有跳戏演出活动,可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这时该村已有..

合阳跳戏形式

合阳跳戏特色

跳戏与其他剧种不同之处,是各种武角出场时均要'上势',动作威武雄壮,舞蹈性极强。文角和女角叫'踩场',踏遍四角,步态轻盈。孙悟空上场,则用'猴势'。动作虽千变万化,但都是通过'平势'和'凹势'两种基本功夫来体现人物形象的。根..

合阳跳戏简介

'跳戏'属社戏性质,演出时没有唱腔,不用弦乐伴奏,只用大锣、大鼓、铙钹和唢呐,演出者用'说'和'吟'完成'唱'、'白'任务,与观众沟通的主要方式是较机械的古代民族舞蹈动作。跳戏剧目,多为三国、水浒、西游、封神、杨家将等以武..

合阳跳戏

跳戏,是流传于陕西省合阳县沿黄河一带的古老剧种,因其表演系“舞蹈调动”“蔓延蹈歌”,人呼“跳戏”“调(tiao)调”;又因以社火锣鼓主奏,伴以铙鼓唢呐,也有叫“杂戏”的。2008年6月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