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跳戏形式
在合阳县,跳戏始终是以社戏形式出现的。演职人员不分身份贵贱,地位高低,从翰林举人,到工匠农民,只要爱好,皆可同台。从来只以村庄、地域为演出单位,没有专业班社,更不出村演出。凡属'跳戏窝子'的村庄,多按姓氏或居住远近分成数社,社有戏箱,村有戏台,争强斗胜,自成风格。名艺人层出不穷,可惜只有姓名传世,全无事迹记载,令人遗憾。
广场跳即哑跳,所跳剧目,只有人物、故事情节,而无台词,演员尽都化妆,带有音乐伴奏。哑跳讲究人多,凡经过训练的青少年,几乎都能参加,有时竟出现一百多人的演跳场面,例如:节目中有八员大将,一员大将各带八个兵卒,共需六十四人,如系双..
跳戏剧目比较丰富,建国后收藏者一百余本。村与村不同,社与社有异。据说广场跳剧目原先有五、六百本,上台跳约三百余本。且多属故事完整、结构严谨的大本戏。故事内容大部分出自'列国'、'封神'、'三国'、'说唐'等说部。这..
草创时期 跳戏草创于金、元时代,清代合阳翰林安锡侯诗云:'舞蹈跻春台,溯源金大定。铙鼓传呵护,时和庆年丰。'据合阳行家庄村跳戏的老艺人党正杰等口述,该村有跳戏演出活动,可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这时该村已有..
跳戏与其他剧种不同之处,是各种武角出场时均要'上势',动作威武雄壮,舞蹈性极强。文角和女角叫'踩场',踏遍四角,步态轻盈。孙悟空上场,则用'猴势'。动作虽千变万化,但都是通过'平势'和'凹势'两种基本功夫来体现人物形象的。根..
'跳戏'属社戏性质,演出时没有唱腔,不用弦乐伴奏,只用大锣、大鼓、铙钹和唢呐,演出者用'说'和'吟'完成'唱'、'白'任务,与观众沟通的主要方式是较机械的古代民族舞蹈动作。跳戏剧目,多为三国、水浒、西游、封神、杨家将等以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