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戏俑
参军戏的演法是一个戴着幞头、穿着绿衣服,叫做'参军';另外一个梳着'苍鹘'。参军后来叫做副净,苍鹘后来叫做副末,鹘能击禽鸟,末可以打副净--这种表演法,就是对口相声时一个逗哏的一个捧哏的。捧哏的也常拿扇子打逗哏的......参军戏的对话法,也很像现在的相声。赵景深《中国古典喜剧传统概述》:'参军'两个字念快了说是'净'字。演员演这类戏,总有参军和苍鹘两个角色。苍鹘的'鹘'字与'末'字同一韵母。一净一末,正如今天相声里的'逗哏的'和'捧哏的'。
吴晓铃《略谈相声的创作问题》:由古代'参军戏'发展、衍变出来的相声,是中国讽刺文学的一种,它是具有优良传统、悠久历史的喜剧风格的民族艺术形式。董每戡《说'丑'·相声》':发展完成为戏剧,'参军戏'的固有成份没有灭没,参军和苍鹘两个角色,变名而存在于戏剧中。'参军戏'还另行单独存在,及今仍保留其遗迹,那便是杂耍类的相声。
这臆断,自然不能保证绝对正确,由它的形式和内容上来看,不无百分之九十的相近似。持类似看法的学者还有杨荫深、黄芝冈、林庚等。当然,也有人有不同的见解,任半塘《唐戏弄》指出:'综合三端:言辞之斫拨,行动之扑击,题材之愚痴,遂使近人联想今日之滑稽相声,系由唐宋‘参军戏’中来,并不免进一步作回顾:由今伎之情形,以逆定古伎,认为欲求唐宋‘参军戏’者,不妨于今日之滑稽相声内求之,则去事实太远矣!'唐'参军戏'与相声近似乃至酷似属于客观存在,在这方面,不同论者之间并无分歧,而分歧在于'说法'和'现身'方面。任半塘《唐戏弄》指出:'实则唐宋‘参军戏’之滑稽,寓于表演故事之中,终是戏剧,并非说话或讲唱。击清代滑稽相声,即使有表演,甚至小小涂面,终是说话而已,且无故事,并非戏剧。'其实,这里有个误解。探讨'参军戏'与相声之间的渊源关系,决不是在'参军戏'和相声之间画等号,换句话说,'参军戏'就是相声。果真如此,那就不是渊源关系,而是合二而一了。艺术史上,戏剧和说唱艺术之间相互影响是并不罕见的现象。'参军戏'也是如此,尽管以'现身'为主,有着更多的戏剧成份,但,并不排斥它蕴含着某些相声因素,对后世相声艺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参军戏'和相声之间的渊源关系是应当予以肯定的。具体说来,上一节归纳的'参军戏'的特点都在后世相声中有鲜明的体现,在侯宝林、薛宝琨、汪景寿、李万鹏所着《相声溯源》中有阐明,可参照。'参军戏'的具体表演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主从式,另是对立式。两者比较,何其相似乃尔,反映了'参军戏'也与相声艺术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侯宝林、薛宝琨、汪景寿、李万鹏所着《相声溯源》一书中已作详尽的论证。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