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除汤显祖外其余不详
1860年生于临川展坪前恢宗男
1879年生于临川连城乡全百达男
1902年生于临川荣山乡周仙斋男
1890年生于临川河西乡许海仔男
另有欧阳逢春、熊元生等,健在表演艺术家易兰英(女)、万安安(女)、单冬阳(男),民间剧团的元屎眼、朱旭东、小丑、付青青、短子何桂花(女)等等。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如果没有采茶和其他茶事劳动,也就不会有采茶的歌和舞;如果没有采茶歌、采茶舞,也就不会有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许多省区的采茶戏。所以,采茶戏不仅与茶有关,而且是茶叶文化在戏曲领域派生或戏曲文化吸收茶叶文化形成的一种灿..
赣东大地历来颇盛'新春灯节,秋熟迎赛'之风,抚州采茶戏从茶灯戏发展而成,宋元之后,杂剧和南戏侵衍临川,明代万历年间戏班唱'海盐腔'、'宜黄腔'且演唱《临川四梦》至清朝,大批湖北灾民入赣带来黄梅腔,诸多声腔混合,加之地方小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抚州采茶戏区域性极强,方言所致; 唱腔优美,调式众多,唱用曲牌近100个; 内容丰富、男欢女爱、才子佳人、善恶相报、除恶扬善、妖魔鬼怪、男盗女娼无奇不有; 唱腔的行腔与地方语言的音调结合紧密,字多腔少,..
抚州采茶戏在明代茶灯戏的基础上,吸取抚州当地的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角班、半班等阶段,因而民间习称为'三角戏班'和'半班戏'。 乾隆年间,湖北大批灾民进入赣北赣东,带来了黄梅采茶戏的'三角班'促使临川..
抚州采茶戏是临川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采用抚州赣语说唱。旧名“三脚班”、“半班”。清初,抚州诸县连年灾荒,民多流徙,一部分难民以卖艺为生,将当地流行的民歌小调与灯采的表演形式相结合,开始脱离灯采表演,形成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