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采茶戏,土生土长,健康质朴,乡情浓郁;唱词和念白,大量运用民间俗语和歇后语,通俗易懂,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和生活气息。
抚州采茶戏唱腔,大都来自民歌小调,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其传统的唱腔是专曲专用的曲牌体腔调,后经发展创新,已出现大量板腔体唱腔。它的词格一般为上下对偶的五字句、七字句或者十字句乐段。旋律特征为字多腔少,简洁明快,每一唱段的行腔与地方语言的音调结合甚密,似吟似诉,颇具说唱音乐之风格。抚州采茶戏唱腔以纯正的抚州话为语言标准。演唱时分男女分腔都用本噪,特别要求吐字的清晰与运腔的圆润。总体唱腔可分为戏曲正调、戏曲杂调和民歌小调三类:
戏曲正调──系扳腔体腔调,有本调、抚调、单台调、川调四种。本调是吸收丰城丝弦班的本调,掺合本地单台调等发展而成的。它是上下句结构的徵调式唱腔,男、女分腔,有正板(亦称'长韵')、简板、叠板、快板、倒板、摇板、散板、清板、哭头等板式。抚调是由本地会母调掺合高安丝弦班的小花调发展而成。它是上下句结构的宫调式唱腔,有男腔、女腔和丑腔的区分,并和本调一样,具有丰富的板式。单台调是本剧种最老唱腔,不分男女腔,但有四句三韵和两韵,正弦(徵调式)和反弦(宫调式)的区别,还有简板。川调是由外来川调掺合单台调和双劝夫调的简板发展而成。它男女腔调略分,具有徵调式和宫调式两种收腔法,还有徵调式和羽调式两种简板。
戏曲杂调──主要是三脚班小戏中的腔调,一般以戏名为曲名,如'三伢子放牛调'、'捡春菇调'、'卖樱桃调'、'卖花线调'、'双劝夫调'、'下南京调'、'王妈妈骂鸡调'、'补背褡调'等等。还有一部份则是三脚班后期吸收来的'南词'、'北词'、'信调'等等。另外,还包括一些吟唱音调。
民歌小调──除一部份单台戏用的小调,如'数天下图'、'打哩莲花'、'想郎'、'打彩'等以外,还有'十二月采茶'、'铜钱歌'、'十杯酒'、'照花台'等等。一般作戏中插曲用。
抚州采茶戏因脱胎于灯彩歌舞,故以反映短衣罗裙的小人物见长。其艺术特点是: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语言生动诙谐、通俗易懂;唱做朴实,亦歌亦舞,活泼风趣。其表演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尤其小生小丑的扇子功、小丑的矮子步、小旦的手巾功,都从生活中提炼出来,既有淳朴的民间艺术韵味,又有个性鲜明的表演特色。如小丑的矮子步,动作幽默有趣,形象逼真,而且变化很多,有'猴拳步'、'蛤蟆跳'、'涉水步'、'鸡公啄米'、'猴子跳圈'、'懒猫抓痒'等。又如小旦的手中功,运用大手帕,配合手眼身法步,或揉搓、或抛甩、或掩面、或飞转,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情绪。再如小生(小丑)的扇子功,既有单手打,又能双手双肩打,有时绕指而转,有时空中抛耍,左右开合,上下翻飞,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抚州采茶戏的许多表演动作和舞蹈,如小旦的梳妆挑帘、床前驱蚊、绣花纳底、缝补浆洗、摘茶采桑、开(关)门、云手、鹞子翻身等身段表演,小丑的挑担推磨、赶牛锄地、撑船推车等身段表演均十分细致逼真。在三角班小戏中,上述特点尤为突出。发展到'半班'演出大戏后,向古老剧种学习袍带戏的表演程式,同时也吸收了歌舞话剧的养料,使其既能演传统戏又能表现现代生活。
抚州采茶戏讲究唱做并举。手势、眼神、身段、步法配合协调。旦角的基本步法有'云步'、'碎步'、'踮步'、'跪步'、'蹉步'、'小碎步'等;生角有'方步'、'蹉步'、'跪步'、'快蹉步'等;丑角有'矮步'、'跳步'等。丑角除矮子功外,有时还表演板凳功以及'虎跳'、'前仆'等各种滚翻动作。生、旦有时也要表演'抢背'、'劈叉'、'卧云'、'乌龙绞柱'等地毯功。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