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后,由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五大宫调等乐曲已渐呈濒危状态。海州五大宫调是我国明清俗曲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的发掘保护将对明清小调研究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指导方针,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海州五大宫调的传承后继有人,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在相关社区尤其是青少年当中得到继承和发扬。为此,连云港市文化局确定了五大宫调5个具有代表性的传承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州五大宫调研究所、连云港淮海剧团海州五大宫调传习所、市海州文化馆海州五大宫调演唱点、新浦区赵绍康海州五大宫调小曲堂、新浦区刘长兰海州五大宫调小曲堂。
民间传承
清代板浦曾设有多处小曲堂,这些小曲堂至上世纪30年代仍门庭若市。
国家级传承人刘长兰小曲堂。刘长兰,1939年7月出生,女,汉族,小学学历,七岁时随海州五大宫调名玩友钱乐山学唱、等大调,常年参加'小曲堂'传习演唱,2007年被批准为市级第一批传承单位,每周一、三、五坚持演唱活动。授徒封秀丽、徐毓花等。尤其是,其气口、节奏尤显功力,同时自己演唱时自己熟练地自己敲打碟琴伴奏,琴点密集而娴熟。她演唱的长篇套曲《活捉张三郎》收录《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江苏卷》。擅唱'背弓'等稀有曲牌。
国家级传承人赵绍康小曲堂。赵绍康,1925年11月出生,男,汉族,小学学历。1960年前后师从海州五大宫调名玩友孙汝德、徐锦凤,先学唱,后以二胡伴奏为主。学会大调、小调各类曲牌。1970年后课徒陈竟刚(已故)、许开达、刘笛生等,二代弟子张步高、徐毓珍、张春梅、杨庆才、汪秀兰等。擅唱、、等大调,后专工二胡伴奏,能随乐曲情绪变化,演奏不同风格的曲牌,熟练配合玩友演唱。后广收弟子,陈竟刚、徐开达、张步高、杨庆才等都已成为各自'小曲堂'的骨干。小曲堂每周一、三、五坚持'碰曲'传唱,参加者有十多人。自1960年后广泛收集、整理海州五大宫调的各类曲牌、曲目二十五本,计二百多首曲目,为海州五大宫调保留一批丰厚的遗产。
其他民间社区活跃着的五个小曲堂,坚持每周三次'碰曲'传唱,从未间断。
学校传承
海州五大宫调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传承和实践,需要少年儿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连云港师专积极支持音乐系成立了海州五大宫调研究所,确定'本体研究,活体展示,群体传承并举'的研究思路,并将此项研究列为学校科研规划的重点课题。音乐系组织了责任明确的传承队伍,开设了海州五大宫调选修课和课外活动。已有一批研究论文发表,为在连云港市中小学编选了以介绍海州五大宫调为特色的音乐课程地方补充教材。
师专三附小从2006年初就投入到传承五大宫调的工作中,是连云港市第一所演唱海州五大宫调的小学,也是传承五大宫调的成员单位,选择一些适合儿童演唱的五大宫调曲谱,如'草虫'和'娃娃忆',表现儿童生活、游戏的情景,反映儿童的天真烂漫的情趣。海州五大宫调已经贯穿于日常的音乐教学之中。教学中,中高年级采用的是学唱的形式,低年级采用的是欣赏的形式,五大宫调表演队参加了多次大型演出,先后在中央领导来视导建立音乐厅的活动中、全市教育系统新年团拜会、全市庆元旦少儿音乐会、连云港市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汇报活动、海州相约孔望山等活动中演出,受到中央、省、市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淮海剧团传唱
连云港市淮海剧团成立'五大宫调'传习所,常年传唱海州五大宫调,开辟了淮海戏之外的又一演出领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和官员考察活动中,在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领导考察活动中表演海州五大宫调,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在中国原生民歌大赛上,市淮海剧团演员陈立才经过层层筛选,作为江苏唯一代表,在单人民歌组比赛中,得分第一、综合评比中得分第四的好成绩,在总共六个奖项中,陈立才演唱的海州五大宫调获得铜奖。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