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弦琴
形制古老、结构比较简单的独弦琴,是由琴身(共鸣箱)、弦轴、摇杆、共鸣筒、琴弦和挑棒等部分组成的。因制作的材质不同,而分为竹制和木制两种。
竹制
竹制独弦琴,琴身采用一截粗大的毛竹筒制作,筒长100厘米、直径12厘米~16厘米,将竹筒竖立于地面,顺竹纹劈去2/5,所剩下的多半边竹筒即可作为琴身。除去竹节,劈面朝下,在距琴面右端10厘米处,钻一个穿弦小孔,内侧立一竹制琴马,琴底置一木制弦轴,在琴面左端4厘米处,钻一直径0.5厘米的通孔,插入竹制摇杆。摇杆上端向左弯曲、呈弓状,下端穿过一个横置去底的小葫芦做的共鸣筒。琴弦左侧一端通过共鸣筒系在摇杆上,弦距琴面6厘米左右,右侧一端穿过弦孔,缠绕在琴底的弦轴上。使用竹制挑棒演奏。20世纪60年代以来,竹制独弦琴有所改革,增加底板和首、尾框板,使其成为共鸣箱,琴面上像古琴那样标出泛音位置。也有的在琴面上增设木制指板,指板上嵌有16个品位,可使琴弦发出较多的实音,并能较快速地演奏泛音,丰富了独弦琴的演奏技巧。近年来,竹制独弦琴又增添了电扩音装置,美化了音色,音量显着增大。广西京族独弦匏琴世家的第七代传人何绍,在传统独弦琴的基础上改革制成多功能独弦匏琴,采用棕榈木、牛角材料制作指板和品位,使音色更为优美,并创造了新的演奏技法。乐器的音乐表现范围大为扩展,既不失传统乐器韵味,又能发出强劲有力的音响,演奏迅速滑行的琶音经过乐句。乐器造型、装饰也很美观,突出了热带丛林的色彩和气氛。这项成果获得了1993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木质
木制独弦琴,琴身由面板、底板和框板胶合而成。外观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匣状,琴面宽的一端为琴首,琴面窄的一端为琴尾。共鸣箱全长105厘米,琴首宽12厘米、高8厘米,琴尾宽8厘米、高6.5厘米,面板使用桐木制作,板厚0.3厘米左右,底板使用松木制作,板厚0.6厘米左右,框板采用红木或花梨木等硬质木料制作,板厚1厘米左右。面板表面呈微拱形,底板的首端留有方形缺口,它既是出音孔,又便于安装琴弦。弦轴采用木制锥形轴或金属齿轮轴,横置在琴首内腔,固定于两框板之间,旋柄突出框板之外。摇杆一般使用竹制,也有采用牛角或象牙制作的,摇杆长30厘米左右,杆的上部呈弯弓状,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弦弓',摇杆的下部穿有一个共鸣筒,筒为一个横截面的小葫芦,呈喇叭形,它既可起到音响共鸣作用,又可作为装饰物,摇杆的下端直插在琴尾的中央部位。琴弦使用钢丝弦或尼龙缠钢丝弦,右端压住琴马,穿过琴面弦孔,缠绕于琴首内的弦轴上,左端通过葫芦口系于摇杆的下部。在越南,独弦琴还称葫芦独弦琴,就是因为这个共鸣筒是用天然长成的小葫芦去底做成的。在我国则大部分使用木材来旋制葫芦。挑棒多使用竹片制作,长约15厘米、宽约0.5厘米,用于挑拨琴弦的一端稍细而尖锐,也有采用有机玻璃、牛角或象牙制作挑棒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