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书写起源

一、据张怀瓘《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字体。清宋曹云:'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而行,如云行流水,秾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务须结字小疏,映带安雅,筋力老健,风骨洒落。字虽不连气候相通,墨纵有馀肥瘠相称。徐行缓步,令有规矩;左顾右盼,毋乖节目。运用不宜太迟,迟则痴重而少神;亦不宜太速,速则窘步失势。'
行书

二、据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云:'锺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河东卫凯子,采张芝法,以凯法参,更为草稿。草稿是相闻书也。'由是而知行书亦称行押书,起初当由画行签押发展而来。相闻者,系指笔札函牍之类。

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这相当于从隶书中变出(章)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桓灵朝的'正体字'除了隶书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们又认为行书就是'八分楷法'的别支。其实它也是同其他书体一样最初的创始还是一般的群众书写者,只要把八分书写得同其他书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隶体波势,就变成行书了,在汉末一般出土的简书中我们是可以随处看到的。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

为您推荐

行书布局谋篇

错落大小 由于'放纵体势',行书单字的高矮、宽窄、面积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因此行书采用'纵有行,横无列'的章法。由于一行字的字数不固定,便容许写得很长;由于横向有一定的伸展余地,便容许写得很宽。这样,行书在字型结构..

行书代表人物

行书代表作中最着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行书 唐代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而苏轼的《黄州寒食..

行书学习要点

学习行书要注意把握几个要点: 一、摆脱楷书的法则 练习楷书时,我给大家讲的是起笔藏锋,转折处要有提按的变化,钩的笔画要先顿笔再挑出等等,这些要领在写行书是要尽量摆脱和忘记。打个比方,如果把楷书比作武术套路的话,那么..

行书行书为贵

行书创作要求

首先要懂得鉴赏或创作的要求。一件好的书法作品有三条标准,即理法通达、笔力遒劲、姿态优美。古人云:'寓新意于传统,寄妙理于法度。''神韵为上,形质次之。'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力求达到线条美、结体美、章法美、墨色美。其次..

行书书写特点

用笔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

行书书写发展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行书的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唐代张怀瓘《书断》记载:'行书者,刘德升所作也。即正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