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莆仙戏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8月,经莆田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启动莆仙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2008年11月,莆田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莆田市莆仙戏申报世遗工作的实施意见》。莆田市正按实施意见拟定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及工作要求全面展开基础工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莆仙戏的唱腔曲牌有一千多支,有'大题三百六,小题七百二'之称。声腔称 '兴化腔',它是综合溶化莆仙民间歌谣俚曲,十番八乐,佛曲法曲,唐宋声诗、词乐和大曲歌舞而形成的,用莆仙方言演唱,具有深厚地方色彩和风味。莆仙戏乐器早..
莆仙戏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有八十多个,有剧本流传的有五十多个,如《目连救母》、《活捉王魁》、《蔡伯喈》、《张洽》、《张协状元》、《朱文》、《乐昌公主》、《刘文龙》..
莆仙戏的艺术形式沿袭南戏旧规,原来只有生、旦、贴生、则旦、净、末、丑等七个角色。莆仙戏的音乐传统深厚,唱腔丰富,迄今仍然保留着宋元南戏音乐的风格,声腔主要是'兴化腔',他综合了莆仙民间的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
唐代莆仙民间歌舞百戏盛行。据传,唐开元间(713-741),莆田江东村美女江采苹,被唐明皇选调入宫,赐封梅妃,备受宠幸(见《中国人名大辞典》'江采苹'条,《唐宋传奇梅妃传》)。其弟曾随同进觐,封为国舅,后来回莆,明皇赐其一部'梨园',带回..
莆仙戏是中国戏曲剧种中历史最悠久,演出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在表演艺术上最具特点的剧种之一。原名兴化戏。流行于福建省莆田、仙游二县及惠安、福清、永泰等邻县的兴化方言区;因宋时莆田、仙游隶兴化军,明、清时隶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