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头曲结构特点
《八板》的原型是由八句旋律组成的,每两句为一单元,四个单元之间相互构成典型的'起承转合'关系,传统上以每一句为一'板',故此曲被取名为《八板》。该曲牌是宫调式乐曲,全曲共六十八拍,因每一拍击一下手扳,故俗称其为六十八板乐曲。它的'起'和'承'在音调落音及结构关系上是前后呼应的,'转'的特征是在乐句上有了扩展,并且落音也不同于'起'和'承'在音调落音及结构关系上是前后呼应的,'转'的特征是在乐句上游乐扩展,并且落音也不同于'起'和'承';'合'、'转'中的一句,而且结构也方整而稳定,收束功能很明显。例如《弦索备考》中的《八板》与河南流行的筝曲《单八板》,两曲调为八大句三十四小节,每拍击一板的'六十八板'乐曲,均为宫调式,它们所展示的'八板体'特征非常明显。其中'弦索备考'中的《八板》即为'八板体'乐曲的原型'母曲',所有'八板体'乐曲--也包括'板头曲',大多均由它衍变生发而来。
《八板》的'起'和'承'每句由相同的四小节八板构成,四个乐句依次落在商音'2'、徵音'5'、商音'2'和徵音'5'上,而且'起'的两句旋律基本相同,仅在句末有所区别,这种旋律手法在传统上称为'换尾',而这样的'起'又称为'八板头'。'转'的第一句扩展了四'板',两句均落在宫音'1'上;'合'则再次强调了'转'的落音,两句也均落于宫音'1',并且在结束句重复了'转'的第二句(仅在第一拍上有点差别),成为'换头'。全曲结束句又称'八板尾'。以上分析的《八板》各部分的特征,就是在编创新的'八板体'乐曲时所要掌握和准循的基本程式。《单八板》是《八板》流行于河南省的一种主要样式,由于受河南声的一种主要样式,由于受河南地方风格的影响,以及古筝演奏手法的润色,使其与《八板》的旋律有了少许的差异,尤其第一句的落音变成了宫音'1'。但从总体看来,它仍不失为典型的'八板体'乐曲,而且实际上它也可称是'河南板头曲'的'母曲'。《八板》在各地的'八板体'乐曲中的变体甚多,有些变体的幅度还很大,这是由于地区的不同或表现内容的不同造成的结构、速度、节奏、节拍、旋法与调式等方面的不同所致。但是,不管变化有多么大,它们在音调落音,句法和结构等方面,总或多或少地具有共同之处,即具有'八板体'的结构特点。在编创新的'八板体'时,艺人们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利用原型'母曲'--《八板》的可塑性进行精雕细刻,并在有限的六十板中灵活地运用其程式推陈出新,借以抒发各自不同的感触和情趣,从而使《八板》这一有限的素材得以无限地展驰,并最终创出了曲目繁多、丰富多彩的'河南板头曲'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