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戏唱腔分洋歌、江胡、小调和其它杂曲四个部分。
一、洋歌
洋歌源于闽东北民间歌谣,是平讲戏的主体唱腔,保留了弋阳腔'一人唱,众人和'的演唱形式,旋律与方言结合甚紧,易懂易学。板式有一眼板和散板两种,唱散板时仅以'刀鞘板'敲节拍与过门,偶尔间插锣鼓和道白。多衬词,要帮腔,帮腔曲调多以八度大跳后大二度上下行走向为特色。如:66556等。
洋歌由'柴牌'和'诉牌'两类曲牌组成。
〈一〉柴牌类曲牌分为慢板柴牌、平板柴牌、急(紧)板柴牌、长尾柴牌和柴牌调五种。
〈二〉诉牌类曲牌分为诉迭和慢板诉牌两种,均由柴牌派生而来。
诉牌为上下句结构,根据剧情的需要进行反复。其节奏自由,曲调简洁,平白如话,旋律还可根据唱词的感情和字数,作相应的增减,是叙事、抒情等大段唱腔的常用曲牌。
慢板诉牌虽有一定的板式,但无严谨的结构,根据剧情需要可增减乐句,也可间插锣鼓。常在句逗前出现切分音或延留音,加上'哭头'适宜于哭诉,哀求等声面。'哭头'有三十六哭头之说,但大都失传,所存不多。
柴牌迭是由诉迭与各种柴牌联串头用而得名,常用于叙事和抒情。
二、江湖
江湖是吸收外来声腔(四平、乱弹、童谣、山歌、号子及说唱音乐)发展而成,是平讲戏唱腔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常用曲调有:
(一)南柯调有角调式和羽调式二种,散板和一眼板相给和,帮腔用唢呐伴奏,常与南柯迭联串头用,也可单曲演唱,适用于悲哀,惊慌的场面。
(二)南柯迭散板可自由反复,联串于两支南柯调之间。
(三)平板诉牌羽调式,一眼板,多为单曲反复演唱,适用于大段叙述,可增腔减字,为摧紧节奏常用简短的打击乐代替过门。
(四)紧板、散板、徵调式,原为旦脚用于情绪低沉,动作缓慢的表演唱段,后常以紧拉慢唱的形式来表现高亢,粗犷的情绪,不拘行当,用于紧张,激昂,强烈的场面。
平讲戏每戏必唱一曲《四平仔》,以示继承'江湖班'的唱腔,不忘师承之义。
三、小调
即经过方言化的外来民歌和本地民间小调。其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这部分唱腔,风格与'洋歌'、'江湖'有所不同。多用歌舞场面或戏中的说唱,表演。常用的曲牌有看灯调、瑟琶调、游春、打花鼓、过关、采茶调、十不亲、看花等。
四、其它杂曲
杂曲有来自乱弹的渔婆歌和纽丝,它们是节奏自由的散板,用紧拉慢唱的形式,来表达激昂、强烈、紧张、悲凉等情绪;有曲调诙谐配以丑脚滑稽表演的斜调,有叙述强,顿挫,铿锵有力的八仙调、平调;有上下结构,曲调流畅的横调及四句头结构的奈何调。有来自逗腔的共园调;有来自洋歌的赏花、山坡羊、赶船歌等;还有来自乱弹的滂水调。这些曲调平讲戏吸收后,经历代艺人因方言改腔或因戏剧内容的需要,不断进行改造。衍化从而独有特色。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