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番音乐在我国汉族民间音乐中,是古老的民族器乐演奏乐种。十番音乐又称'十欢'、'十番伬',是福州主要地方音乐。清乾隆初年,侯官郑洛英《榕城元夕竹枝词》云:'闽山庙里夜人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槟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较'十番'。'其乐器用笛、管、笙、椰胡、大小锣、大小钹、云锣、狼丈、木鱼、檀板、清鼓等13种。
'十番'曲调,常奏的有《万年欢》、《千秋岁》、《朝天子》、《西江月》、《五凤吟》、《蟠桃会》、《北云 》、《水底天》、《将军令》、《美人娇》、《金索挂梧桐》、《石榴花》、《雁来红》、《一枝花》、《柳摇金》、《N平乐》等100多首曲牌。打击乐曲牌有'福套'、'禄套'、'寿套'、'喜套'及'文干'、'武干'、'滴水'、'流水'各套。既粗犷、热烈,又优雅抒情、节奏明晰、顿挫分明。'十番'每社(队)的20~30人。其演奏有坐奏、行奏、舞奏之分。又分为室内与室外两种。室内分为前后两堂。前堂以金筝为主,后堂以丝竹为主。'十番'之组合,清乾、嘉处间有'大锣天';咸、同年间有'鹤鸣皋'、'盛世元音'、'听月楼';光绪、宣统年间有'乐乐乐'、'普天乐'(北门新店乡人所组织);'新听月楼'(为西郊洪塘乡人所组织)。又有'赌棋山庄'、'五音乐社'、'醉太平'等。光绪十九年(1893年)二月十五日,庆赏花朝,举行十番比赛。民国11年(1922年),福州茶亭'鹤鸣皋'班赴香港,为庆贺英国女王加晚演出。民国20年农历三月廿五,'三听月楼'班赴港及新加坡演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省音乐工作组得到台江区茶亭'听月楼'十番班社珍藏的清咸丰七年(1857年)的乐谱,这个乐谱与现在的十番乐谱一样。十番音乐轻松活泼、节奏感强,音律和谐、悦耳动听。流行于福州、闽侯、福清、长乐、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平潭、霞浦、福安、柘荣、福鼎、宁德、古田以及南平等县市,还曾巡回演奏于上海、香港、南洋群岛等地,深受群众喜爱。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