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鼓奏法变化繁多,如'中国'、'止点'、'单点'、'花点'、'乱点'、'长点'、'流水'、'紧三锤'等。鼓点与动作结合的技法则有'凤凰三点头'、'老虎大洗脸'、'雷神鼓'、'蝴蝶飞'、'鸡啄米'、'马步大缠腰'等。民间腰鼓队在喜庆节日里表演腰鼓舞,可多达数百人,往往分成两个队,具有竞赛性质,以增加欢腾热烈的气氛。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43年曾谱曲配词,创作《胜利腰鼓》(贺敬之词、刘炽等曲)在舞台上演出。
腰鼓
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鼓手(称'挎鼓子'或'踢鼓子')少则数十人,多时可达百余人。在表演上强调整体效果,要求动作的整齐统一和队形变化的规范性,主要通过鼓手们豪迈粗犷的舞姿和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现男子汉们的阳刚之美。
依据不同的风格韵律,安塞腰鼓有文、武之分,'文腰鼓'轻松愉快、潇洒活泼,动作幅度小,类似秧歌的风格;'武腰鼓'则欢快激烈、粗犷奔放,并有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动作,尤其是鼓手的腾空飞跃技巧,给人们以英武、激越的感觉。
腰鼓的表演形式可大致分为'路鼓'和'场地鼓'。'路鼓'是腰鼓队在行进中边走边舞的一种表演形式,由于是在行进中表演,一般动作简单,幅度较小。'场地鼓'是指腰鼓队到达表演地点,打开场子后的表演形式,分单打、对打、群打。这时的表演节奏快,动作幅度较大,队形变化繁多。特别是领舞队员的蹦、跳、翻、跃、踢、蹬、踏、跷,使整个舞蹈显得雄浑强健,潇洒舒腿,高潮迭起。
为您推荐
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的活动时间。活动开始前,要由庙会会长(由各村推举产生)先组织祭祀活动,称为'谒庙':舞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敲起锣鼓,吹着唢呐,有时还要抬着整猪整羊和其他供品前去寺庙烧香敬..
腰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腰鼓是满、彝、汉等民族棰击膜鸣乐器。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
腰鼓奏法变化繁多,如'中国'、'止点'、'单点'、'花点'、'乱点'、'长点'、'流水'、'紧三锤'等。鼓点与动作结合的技法则有'凤凰三点头'、'老虎大洗脸'、'雷神鼓'、'蝴蝶飞'、'鸡啄米'、'马步大缠腰'等。民间腰鼓队在喜庆..
在中国古代,鼓,不仅用于战争,而且成为民间舞蹈中不可缺少的打击乐器。《易经•系辞》中就有'鼓之舞之以尽神'的说法。春秋战国后,以鼓为击乐伴奏的民间舞蹈就更为繁多,甚至以鼓命名的舞蹈也开始出现。山东沂南汉画中的《百..
腰鼓是满、彝、汉等民族棰击膜鸣乐器。安塞腰鼓,闻名天下,展示了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性。2006年6月安塞腰鼓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乐器名:腰鼓
属于:膜鸣乐器
发祥地:..
腰鼓形制与花鼓相同而稍大,相传是由花鼓发展而来。演奏与舞蹈动作紧密结合,称为'腰鼓舞'。最初流行于陕北的安塞、横山、米脂、子洲等地,以安塞、横山最为普及。横山《腰鼓舞》往往与集体大秧歌结合,其特点是步伐多变、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