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位于关中平原东南部秦岭北麓,是古长安南通荆楚巴蜀的门户。这里地貌奇特,山川原岭皆有,全家岭便坐落在横岭的浅岭区,属普化镇北部的一个村子。全家岭的村民有做佛事、善事的传统习俗。
'水陆大会'通称'水会',是-种古老的民同取水形式,是过去天旱时人们祈雨的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祭祀活动。民间叫'取水',也叫'祈雨'。在历代的取水活动中伴同取水活动的这种吹打乐就叫'水会音乐'。因为它便于长途行走,也叫'行乐',水会音乐细腻悦耳,人们也把它叫做'细乐',据音乐史记,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云:细乐……以箫管笙(qin)嵇琴方响之类合动'。在声势浩大的取水活动中,水会音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象人们常说'水会不动乐,马角不起驾'。
据唐段安节所着的《乐府杂录》记载,唐贞元车间(公元785年--805年),关中-代遇到大旱灾,唐德宗下令让长安一代民众祈雨,当时东市和西市都组织了祈雨队伍,并进行了音乐比赛,德胜者还受刭皇上的奖赏',从那以后,祈雨比赛音乐便在关中一带形成一种风俗。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在民间。据蓝田田家村乐社老乐工讲:过去田家村乐社除每年天旱时去周至县太自山取水外,还常和西安的几个乐社斗乐比赛,看来这种风俗流传于沿终南山麓一带,长安、蓝田、周至等乐社都有类似的朝庙赛乐活动。
据蓝田《县志》记载,水陆庵建自隋文帝开皇年间公元581--591年)。唐、明时期对此庙都进行过复修,而秋树庙水会乐社和全家岭乐社的社址距水陆庵只有三四里之遥,仅一河之隔,据调查,过去这两个乐社在除了取水外,还常在三官庙、水陆庵朝庙奏乐念经,其经韵和水陆庵和尚农升念的经韵相同。
据蓝田《县志》记载《祷水旱》已是古时而传,可惜没有记载的年代。
根据上述资料推测,蓝田会音乐产生于水陆大会活动。很可能是隋唐时就流传在民间的一种俗乐。它吸收融合有宗教音乐和其它音乐因素,属于庙会音乐的一种,是典型的取水音乐。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