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玎分类

最早的玎,非常小巧,造型和琵琶有些相似,后来逐渐发展为玎胆、玎罕和玎列三种乐器。

玎胆

玎胆是傣、阿昌、德昂等族弹拨弦鸣乐器。德宏地区称玎,孟连县称森。阿昌族、德昂族称其为马腿琴。流行于云南省思茅地区孟连、澜沧、上允、景谷、临沧和德宏等傣族、阿昌族、德昂族聚居地区。

琴体较小,琴身多用一整块刺桐木挖制出共鸣箱,其上蒙以松木面板而成。规格大小不一,常用者全长50厘米~70厘米,而以56厘米者最为多见。共鸣箱为扁平的长方形,面板中部开有三个圆形小音孔,排列呈品字形,也有的玎胆背板微呈拱形。琴头平顶无饰,上置三个硬木制弦轴(左二右一),琴杆短而窄,其上为按弦指板,设有音品,也有不设品位的,面板下方设有木制琴马支弦,张有三条琴弦,多使用钢丝弦。

玎罕

玎罕傣族弹拨弦鸣乐器。傣语'罕'为横放、横持之意,'玎罕'即横持弹奏的琴。傣语又称玎三腮,'腮'是琴弦,意即三弦琴。瑞丽傣语方言称'玎崩巴','崩巴'是鱼,意即鱼形琴。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临沧地区。

外形与玎胆近似,但规格较玎胆稍大。琴身用一整块香椿木挖制出共鸣箱,其上蒙以竹制面板(去掉外皮的薄竹片)而成。全长60厘米~80厘米,面宽6.5厘米,通常面板上开有两个、背板上开有一个出音孔。琴头稍弯曲,长20厘米,外观侧面状似鸭首,上置木制弦轴三个(左二右一)。琴杆较窄,其上设有五个木制音品。面板中部偏下方置有琴马,多采用木制桥形马,也有使用一小截粗铅丝代用的。张有三条琴弦,常使用钢丝弦。

音色清脆、明亮。演奏技巧、性能和用途也和玎胆一样,是青年人喜爱弹奏的弦鸣乐器。乐曲有《相爱歌》等。

玎列

玎列傣族弹拨弦鸣乐器。傣语'玎'为琴,'列'为弹,'玎列'意即弹奏的琴。傣语又称玎细腮,'细'为数词四,'腮'是琴弦,意即四弦琴。傣语还称哩玎,'哩'为动词弹或拨,意即弹奏之琴。临沧地区称玎列,思茅孟连县称其为玎省。流行于云南省思茅和临沧地区,尤盛行于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外形与长柄琵琶相像。琴体多用刺桐木、椿木或柚木挖凿而成,以用一整块刺桐木斫制者为佳。规格尺寸不一,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大者琴体全长102厘米,共鸣箱系在刺桐木上挖凿出腹腔后,其上蒙以桐木薄板而成,外观呈椭圆形,面板平坦,背部拱起,共鸣箱长30厘米、最宽处25厘米,在面板的中央开有两个圆形音孔。琴头平顶无饰,弦槽两侧置有四个木制弦轴(左右各二)。琴杆长32.5厘米,指板上设有六或七个竹制音品。音孔下方置有竹或木制桥形琴马,张有四条琴弦,多使用钢丝弦。

为您推荐

剧本分类

1、按照应用范围,可分为:话剧剧本,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动画剧本,微电影剧本,微动漫剧本等,小说剧本,相声、小品。 2、按剧本题材,又可分为喜剧、悲剧、历史剧、家庭伦理剧、惊悚剧等等。 3、还有一种剧本主要追求文学性,不以..

电吉他乐器分类

以结构来分 琴柄是以四个螺丝锁在琴身上的.此类琴以Fender为代表。 琴柄是以粘胶予琴身结合的.此类琴以Gibson为代表。 琴柄整支通到底,琴身是由两块木头将其夹住而成.此类琴以Carvin出的较多,ESP早期也有很多,但成本的..

锣鼓艺术主要分类

汉沽飞镲 汉沽飞镲大约产生于清朝光绪初年,解放前养船人家都有'飞镲'的道具。用于出海作业,渔业丰收、捕捞归来等喜庆活动及酬神。汉沽'飞镲'是沿海渔村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广场艺术。汉..

膜鸣乐器分类

磬分类

'磬'的种类很多,有'玉磬、铁磬、铜磬、编磬、笙磬、颂磬、歌磬、特磬'等许多类型。每一种磬,大致都是用一枚到十六枚的石片或铁片组合而成的。它是由于利用石片或铁片的长短厚薄的差异,而发出不同的音律。 玉编磬 古..

长号分类

瑶族、壮族、苗族 长号 瑶族的当嘹和壮族、苗族的长号,流行于桂西和黔东南一带。管体全长155厘米。上节长30厘米,顶端号嘴直径5厘米、深0.8厘米,下端铜圆包直径6厘米。中节长61厘米,喇叭节长64厘米、喇叭口直径22厘米..

独唱独唱的分类

独唱由一个人演唱的形式叫独唱。因性别和各人的条件、音色不同,又可分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等独唱。其音色特点是:女高音华丽灵巧,女中音温柔圆润,女低音丰满宽厚,男高音高亢明亮,男中音浑厚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