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玎构造

傣玎

傣玎外形与二胡或板胡相似,全长75厘米~85厘米。琴筒呈圆筒形,多用当地生长的大龙竹或椰壳制作,也有用葫芦、木或陶制者。将大龙竹去掉外皮,外观削成圆筒形或扁圆形,与椰壳相仿,琴筒长5厘米~6厘米、直径5厘米~7厘米,一般筒前口较粗,其上蒙以竹笋壳、薄竹板(竹内壁)或绸布为面,筒腰略鼓,筒后端利用竹节,不开音窗。陶制者用瓦罐或小香炉去底而成,筒长7厘米、筒径9厘米~10厘米,筒壁表面涂釉,并有莲花台之类浮雕图案,外表美观,但已罕见。琴头、琴杆木制,多使用柚木或椿木制成。琴头多单独雕刻呈站立孔雀形、凤凰树叶形等多种造型,富有民族特色。琴杆呈方柱形,正面扁、侧面宽,上端开有榫槽以安置琴头。也有的琴头平顶无饰,弦槽后开,设有弦孔,左右两侧各置一木制弦轴。琴杆上粗下细,中部不设千斤。琴面中央置竹制梯形琴马,张两条丝弦。琴弓用细竹制作弓杆,弯度较大,两端拴以马尾为弓毛,弓长50厘米~60厘米。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陈列着几件傣玎。

其中一件称作'孔雀顶'的玎胆,是用一整块刺桐木挖制而成的,全长69厘米。共鸣箱前平后弧,正面蒙以松木面板,面宽7厘米、箱厚5厘米,琴箱右侧下方开有一个圆形音孔。琴头上部雕刻孔雀为饰,琴头下部弦槽后开,两侧设有三个竹制弦轴(左二右一)。琴杆短而宽,正面按弦指板无品,下与琴箱接为一体,张三条钢丝弦。此琴来自傣族民间,1959年,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学家赵宽仁赴滇调查采风时,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带回。

另一件玎胆,亦用刺桐木制成,全长56厘米。共鸣箱前平后弧,系在整木下方挖出腹腔,其上蒙以松木薄板为面,面板长17.5厘米、宽5厘米,在琴箱右下方开一圆形音孔。琴头上部雕刻展翅孔雀为饰,琴头下部弦槽后开,两侧设三个木制弦轴(左二右一),轴体中间粗、两端尖,表面刻有直条瓣纹。琴头正面下方开有三个穿弦孔。琴杆正面为按弦指板,不设品位,下与琴箱面板相接,指板和面板在一个平面上。竹制山口,竹制桥形琴马,琴尾置木制缚弦,张三条钢丝弦。此琴小巧玲珑,工艺精细,已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这里展出的玎列,用椿木制成,全长92厘米,外形好像长柄琵琶。琴身下方掏出腹腔,上面蒙以桐木板构成共鸣箱,面板长25.5厘米、宽7.7厘米,板面中部开有三个圆形小音孔,呈品字形排列,琴箱左侧另开一较大圆形音孔。琴头上部雕刻为花枝形,下部弦槽后开,两侧设有四个木制锥形弦轴(左右各二)。琴颈细而长,上端设有山口,下端与琴箱相接,正面为按弦指板,不设品位。竹制琴马,张四条钢丝弦。

为您推荐

伽倻琴构造

12弦伽倻琴 古代的传统伽倻琴,原有雅乐伽倻琴和俗乐伽倻琴之分,琴体均采用桐木制作,是把整段原木从中纵向对半破开,将其半边掏挖成瓦片状空槽,在'瓦片'凸面张以琴弦,不加底板。雅乐伽倻琴稍宽大,全长167厘米,琴首宽33厘米;俗..

转调箜篌构造

新研制的雁柱转调箜篌,通高200厘米、底长90厘米、宽20厘米。琴柱呈凤凰静立形,琴头雕刻'凤回首'装饰。底座设踏瓣和变音传动装置,上方曲木两侧镶嵌厚铜板、置金属弦轴。下方的共鸣箱,呈立体式双面琵琶形,两侧蒙以鱼鳞松或..

腰铃构造

腰铃主要由腰带、衬裙、锥铃、系环等主要部件组成。也有一种不带衬裙的西沙,这种形制的西沙是把锥铃直接拴结在腰带上系于腰间演奏的。清代宫廷萨满所用的西沙分为大小两种形制。 1、腰带与衬裙 腰带与衬裙连接在一..

卡龙构造

雅托噶构造

雅托噶的外形和结构虽与我国各地流行的古筝完全相同,但也具有其独特之处。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雅托噶,共鸣箱多用一整块厚桐木板挖制成槽形,长130厘米~160厘米、宽20厘米~24厘米,上面蒙以桐木薄板而成,两端微下垂,也有的..

长号构造

长号通体用薄铜片制作,由上、中、下三节铜管组成。上节为嘴节,顶端有锅底形号嘴,中节为伸缩节,下节为喇叭节。管体可伸可缩,不使用时,上、中两节可缩进喇叭节内,对携带和保存十分方便。各民族、各地区的长号,规格不同,长短不一..

海螺构造

现代海螺采用海水中天然长成的大海螺壳制作,螺壳呈螺旋状。大小不一,一般全长25厘米~33厘米。多选用颜色清白或有花条纹的海螺为佳,磨穿螺尖作吹嘴,并将吹嘴做成圆锥形或直筒形,外径2厘米~3厘米,中心吹孔较细,孔径只有1厘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