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草锣鼓地方特色

黔北薅草锣鼓流行于黔北的薅草锣鼓主要在仡佬族和土家族以及部分汉族地区。有关资料表明,黔北的薅草锣鼓的起源是由古代的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对农业神的祭奠活动发展而来;亦有传说认为是人们为了驱逐糟蹋庄稼的野兽,便在田间击木打鼓吆喝,后来演变成唱打闹歌,即薅草锣鼓。

流行于遵义汉族地区的薅草锣鼓调子上颇具特色,主要体现在转调上。除了上下五度的转调外,还有'以商为宫'和'以角为宫'的大二度和大三度转调。这种处理常使人耳目一新,情绪振奋,从而起到了减轻疲劳,鼓舞劳动热情的作用。

川北薅草锣鼓川北薅草锣鼓主要分布在广元市四县三区境内,其中尤以青川薅草锣鼓最具代表性。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山区川、甘、陕三省结合部,有'大熊猫故乡'之称。

川北薅草锣鼓一般在二道苞谷草或锄黄豆草时进行,一人击鼓,一人敲锣,敲锣者为歌郎,在数十人的薅草队伍中起指挥作用。薅草锣鼓一天的表演过程大致分为牵线子、扎盖子(起歌头或排歌头)、安五方(或拜五方)、说正文、耍歌子、办交接等步骤。川北薅草锣鼓代表曲目有《韩湘传》、《八仙图》、《十二枝花》、《牧牛打虎》、《延九锤》等。

薅草锣鼓的锣鼓节拍主要有七拍子、九拍子、十二拍子、花拍子几种。曲调和唱词按字数分为七字谱、十字谱,此外还有五字谱等多种曲调及口授心传的传统唱词和即兴唱词等。

川北薅草锣鼓在田间作业中发挥了指挥劳动、活跃现场气氛、调节劳作者情绪的作用。它具有率真质朴的音乐个性,拥有数千首曲目的丰富蕴藏量,明快简洁的音乐语汇中保留了大量古代体力劳动中的音乐文化信息,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由于受现代生产方式的影响,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川北薅草锣鼓的生存空间正在日益缩小,有濒临失传的危险——老年歌手相继过世,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劳动力大量外迁,歌手队伍青黄不接。因此,保护、传承川北薅草锣鼓的工作已到了关键时刻。

为您推荐

地方符号在平面艺术设计中的表达和应用

  在平面艺术设计中,对于符号的表达主要是运用设计人的作用,然后通过自身经验经过印证。此外,保证比较了解设计人员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及主要传递的感情。这种运用中间媒体的方式,对设计人员设计的符号所表达出设计人员最..

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

  “戏台与庙宇同生,戏曲与祭祀同舞”, 庆阳皮影戏根植于广阔的乡村土壤中,因此它的演出与当地多样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当地人们通过组织庙会等民俗活动,用皮影戏酬神、还愿、祈求四季平安,从而达到人与神、人与人、人..

突出地方特色,注重文化传承

  高雅音乐艺术进校园的活动,旨在让学生认识和感受音乐作品的巨大魅力,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音乐价值观。之前很多学生都认为,只有西方音乐才可以称得上的是高雅音乐,其实民族民间音乐,也是一种高雅音乐。活动结..

地方戏新闻报道

地方戏戏曲种类

越剧概述 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演员初由女班演出,后改男女..

地方戏剧目总览

北京——评剧、昆曲、北京曲剧 天津——评剧 上海——越剧、昆曲、沪剧、淮剧、滑稽戏、话剧、木偶皮影戏 江苏——昆曲、淮剧、扬剧、锡剧、苏剧、泗州戏、柳琴戏、淮海戏 藏剧 河北——评剧、河北梆子、石家庄..

地方戏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戏曲,经过漫长的孕育、形成、成熟、鼎盛,到了清代,进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就是地方戏的勃兴。所谓地方戏,是流行于一定地区、具有乡土气息的各种戏曲剧种的通称,如川剧、豫剧、晋剧、越剧、秦腔、黄梅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