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俗称“打锣鼓草”、“薅锣鼓草”、“撵锣鼓草”,一般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大伙在一起除玉米草、黄豆草时唱的一种山歌。薅草锣鼓采取边打边唱的形式,为在包谷地里锄草的乡亲父老、兄弟姐妹提神鼓劲的一种文化娱乐方式。2014年,薅草锣鼓作为传统音乐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称:薅草锣鼓

类别:民间艺术

应用场景:劳动劳作

为您推荐

锣鼓艺术经典曲目

云胜锣鼓的经典曲目有《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八仙过海》、《猛虎下山》等。 常山战鼓套路多样、由牌繁多。主要的曲牌有《么二三》、《小西鼓》、《大西鼓》、《迈大步》、《猴爬杆》等12首。..

锣鼓艺术简介

锣鼓艺术是山西民间名声最大、影响最盛、流传最广、生命力最强的一种民间打击乐表演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全省各地,社火表演、婚嫁寿诞、企业庆典时都常常以锣鼓来营造热门喜庆的气氛。 山西常用的鼓有大、小不同的..

锣鼓艺术

锣鼓艺术按各地特色大致分为:云胜锣鼓、中州大鼓、鄂州牌子锣、小河锣鼓、汉沽飞镲、常山战鼓、太原锣鼓、泗泾十锦细锣鼓、大铜器、开封盘鼓、宜昌堂调、韩城行鼓。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锣鼓艺术主要分类

川北薅草锣鼓传承价值

《川北薅草锣鼓》把民间文化与音乐融入艰苦的劳动中,是川北山区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历代先贤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川北薅草锣鼓是川北山区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代先贤遗留下来的优秀民间音乐..

川北薅草锣鼓艺术特点

薅草锣鼓一天的过程大致分为:牵线子、扎盖子(起歌头或排歌头)、安五方(或拜五方)、说正文、耍歌子、办交接。早上八点左右,锣声一响,就告知人们该出工了。锣手走在前面,其余人闻声跟在后面,在山间小道上逐渐连成一线,俗称'牵线..

川北薅草锣鼓主要内容

薅草锣鼓在每年的七八月份除玉米草、黄豆草时,几户或几十户劳动力集结在一起,一字型沿山坡地排开,一人敲着锣,一人击着鼓,有节奏地边敲边打边歌唱,为劳动者鼓舞士气,统一步调,消除疲劳。敲锣打鼓者多为地方有知识、有威望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