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皮影艺术经过几代艺人的探索实践,已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声腔体系。它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村村有影箱子,皮影艺人达到200多人。历史悠久,唱腔优美,语言通俗,在美术制作和打击乐器等方面都形成独特风格的皮影戏,作为古老艺术门类之一,像大多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一样,在现今,生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狭窄。志书的完成对于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保护、挖掘、传承,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5年,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巴林左旗成立了'皮影研究协会'和皮影剧团;组织编写了《大辽双星》等新剧目;制作购买了影箱、影人文武场、音响设备及高清晰度投影仪,在社会引起强烈凡响。面对这种形势,旗内几位热衷于皮影艺术的老同志、民间艺人组织编写了一部《巴林左旗皮影志》,并且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同时又收集、购买了传统皮影剧本20多部。
过去皮影戏在巴林左旗分为四大名班,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当时条件所限,没有留下任何音像资料。为此,旗里把四大名班的重点传承人组织起来,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录音录像,整理演奏曲调,记录艺人的从艺经历,对各行当的唱腔、音乐进行研究。经过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努力抢救,几近绝迹的皮影戏,目前得以恢复。民间老艺人的技艺得到了整理和抢救、并且有了传承人。该镇将再现'皮影之乡'的风采。
为您推荐
(一)皮影戏的特点。皮影戏是三位一体的一门艺术,它集雕刻、工艺美术、绘画,表演、戏曲、说唱,光影艺术于一体,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为道具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
随着现在的科技进步,历史悠久的皮影戏在中国不断传承,也需要发展和前进。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也应该按照现在的发展,时代和科技的要求,做好皮影的改革。原始的皮影戏,其中有古装人物,唱古代的神话。现在,不仅仅是继承传..
(一)皮影戏之美,通过的是控制皮影表演来实现。皮影表演亦是完整表达其内在的视觉艺术的过程。如果艺术是人主观情绪的一种表现,那么视觉艺术的展示是根据客观的要求而来的。在皮影表演之中,包含了演员了解脚本和皮影..
皮影戏,又名灯影戏、影子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人头戏、驴皮影等,是用灯光照射驴皮、牛皮等兽皮或纸板雕刻而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一口说尽千古愁,双手对..
1、皮影戏影响了地方戏曲的发展?
与其他国家的影戏相比,我国的影戏历史悠久、种类丰富、流传广泛、流派繁多、文化内涵丰富。据专家研究,皮影戏影响了中国地方戏曲的发展。评戏的创始人程兆才先生就曾把皮影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在国际上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度随之而不断提升,尤其是对中国的民间艺术的传统文化的关注度相对比较高,对于国人而言就要把目光放到如何对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