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式。鄂伦春民歌基本上属于中国的五声音阶所构成的民族调式。民歌中'羽、微、宫'几种调式最为多见,其中'羽调式'的歌曲更为有代表性。'商'和'角'调式,除在萨满调和保佑钦中能见到外,一般不常应用。鄂伦春民歌虽然是由五声音阶构成的民族调式,但不排斥'7'和'4'这两个按五度相生律而出现的偏音。另外,许多近期歌曲又应用了'清乐'、'雅乐'和'燕乐'三种音阶来创作新民歌,极大地丰富了民歌的表现力。
2、旋律、节奏及歌词。鄂伦春民歌有浓厚的山野风味和乡土气息,其旋律以跳进为主,多有迁回、波浪式的音的进行。如《树上的记号》中的6、3、5、1音的反复进行,使旋律优美动听,辽阔奔放,突出了猎人性格的强悍豪爽。除与一般歌曲有共同的特点外,鄂伦春民歌有它完整的四乐句乐段歌曲,双乐句乐段的歌曲尤为多见。旋律特点是对比性强,不断重复。此外民歌中大量运用前后倚音、颤音、长音、三连音和三度、四度跳音,构成一个特殊的旋律效果及风格。
3、鄂伦春民歌的节奏,略显松散状态,'赞达仁'歌曲的节拍严整对称,'萨满调'在规则的节拍中穿插有自由演唱的成份。'赞达仁'中较多的延长音,大都出现在乐句的开始和结尾。开始的延长音,在第二乐句中相同的部位得到应合,而乐句尾音处的延长造成了歌曲完全终止的稳定性。鄂伦春民歌中在一拍内经常出现三连音乃至多连音,增强了旋律的华彩。这种充满动力的节奏,直接推进了旋律的运动。
4、鄂伦春民歌的歌词,常常是押首韵、描写大自然和比喻的句子较多。如'解放了的鄂伦春人再不深居在深山中,晒化了千年的酷冰寒霜,给鄂伦春带来了幸福和希望。'此外歌词叙述性强常常即兴演唱。
综上所述,鄂伦春民歌虽粗犷豪放,具有原始狩猎的音调特点,但这种格调和风格使其民歌独具鲜明的艺术特色。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发展,人们审美观点、欣赏能力的不断提高和相互交流的频繁,民歌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在民歌发展的漫长过程中,鄂伦春民歌也在变化着,但其民歌性却一直在继续保持和发展着,使之更符合本民族的审美情趣和表达方式,真正成为具有自己民族精神风貌的、形式新颖的民歌。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